闰月对菊

五月复五月,六月行复来。

一雨涤炎熇,再雨清尘埃。

兹晨忽如注,堕溜鸣空阶。

回风坐飘䬃,巾袂相徘徊。

冰弦湿不弹,丛帙委不开。

孤吟答幽响,爽思凌飞台。

昔人有深虑,道暍思黄梅。

淹留幸未晚,物意回枯荄。

君看古墙背,已见青莓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与六月交替之际,雨水洗涤炎热,带来清凉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空气的清新,以及自然界的微妙变化。诗中“一雨涤炎熇,再雨清尘埃”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清洗炎热和尘埃的场景,体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和谐。

接着,“兹晨忽如注,堕溜鸣空阶”描绘了早晨突然倾盆而下的大雨,雨滴落在空阶上发出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而“回风坐飘䬃,巾袂相徘徊”则通过微风与衣物的互动,进一步渲染了雨后清新的气息。

“冰弦湿不弹,丛帙委不开”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将湿漉漉的琴弦和无法展开的书籍比作无法进行的活动,形象地表达了雨后环境的湿润与不便。而“孤吟答幽响,爽思凌飞台”则展示了诗人在雨后的孤独思考,以及由此引发的清新思绪,仿佛超越了现实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

最后,“昔人有深虑,道暍思黄梅”引用古人对炎热天气的担忧,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黄梅季节的期待,暗示了对自然循环的理解与尊重。而“淹留幸未晚,物意回枯荄”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庆幸,以及对万物复苏的期待,体现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君看古墙背,已见青莓苔”,诗人以观察者的视角,描绘了雨后古墙背上的青苔生长,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主一斋为徐都宪公肃赋

世途日纷错,应变良独劳。

有政如茧丝,有法如牛毛。

矧惟跬步间,出入亦异遭。

向非定静功,多言竟呶呶。

君子慎存省,一敬中自操。

物情讵我夺,帝鉴焉能逃。

执虚手恒盈,踏险脚益牢。

静观纪昌射,动鼓庖丁刀。

言小足喻大,行卑乃登高。

圣途可方轨,有毂谁当膏。

形式: 古风

徐亚卿原一六十二得双生戏柬一首

澄澄严江波,混混入东海。

双双出明珠,煌煌弄光彩。

声声识英物,表表见神采。

遥遥徐卿胄,衮衮灵源在。

茫茫堪舆间,物物任真宰。

奇奇睹兹事,啧啧争叹骇。

看看头角露,忽忽弦望改。

望望汤饼筵,徐徐欲安待。

形式: 古风

送钱与谦修撰

与子论文章,沿流自前古。

庄骚信枝叶,经传乃宗祖。

当其得意时,入口辨甘苦。

又如色过目,白黑粲可数。

刻镂耻雕龙,炳蔚惊变虎。

与子谈道义,培根去榛莽。

孤悬见衡鉴,险设谢城府。

予心谅子知,子志必予吐。

嗟哉势利徒,各自倾肝腑。

与子谈世故,今昔同仰俯。

悲欢动相涉,成败时逆睹。

宾筵每更仆,朝坐常及午。

堂升讵无因,邻卜固其所。

依依别我去,道路忽修阻。

振衣千仞外,舣棹三江浒。

汝亲并白头,汝弟方接武。

归承圣主诏,拜学娇儿舞。

此乐须盛年,谁云守环堵。

古人称仕学,进尽还退补。

登山航海心,有力竟思努。

爱子千金躯,深藏是良贾。

形式: 古风

赤壁图歌

荆州水军八十万,鼓棹扬旗下江汉。

江东将帅谁敢当,年少周瑜独轻难。

汉家英雄本龙种,怒指中原扼双腕。

孔明决策讨操逆,誓复深仇起相捍。

东风吹沙暗赤壁,百里旌旗眼中乱。

列炬争驰疾若星,南军已在中流半。

黄郎大呼老瞒走,乌鹊翻飞过江岸。

攀缘失手势两孤,一纸军书万人散。

贼兵未平壮士死,猜疑已作萧墙患。

唇亡齿寒不自知,可惜衣冠尽涂炭。

乾坤无情岁月改,千古兹山石不烂。

东坡老翁好奇古,一官远向黄州窜。

箫声入秋木叶空,此地经过独肠断。

高歌扣舷和者谁,回首斯人亦凋换。

奸雄僣窃何足数,青史离离后人看。

为君击节歌此图,却立苍茫倚长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