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杂咏八首(其一)

䢅坐执书策,惘焉思古人。

勋业建九州,名德在一身。

一身尚不治,九州安能仁。

积水必成渊,何患贱且贫。

苟非秋实坚,孰为春木芚。

客来各有劝,匪我同心亲。

不恤同心鲜,所感馀泽沦。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感春杂咏八首(其一)》由清代诗人姚鼐创作,通过深沉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功业与品德的追忆与反思。

首句“䢅坐执书策,惘焉思古人”,诗人独自坐着,手中拿着书籍,心中满是对古代贤人的思念。这句描绘了诗人沉浸在阅读与思考中的场景,流露出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之情。

接着,“勋业建九州,名德在一身”两句,赞美古代伟人不仅建立了广阔的疆域,更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里强调了功业与道德并重的重要性。

“一身尚不治,九州安能仁”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指出如果个人的治理都不善,那么如何能使广大的九州得到仁爱的传播?这反映了诗人对个人责任与社会影响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积水必成渊,何患贱且贫”两句,以水积成深渊为例,说明积累的重要性,并以此鼓励人们不必担心地位或财富的低微,只要持续努力,终将有所成就。

“苟非秋实坚,孰为春木芚”则通过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比喻人生的起伏与坚持的重要性。只有像秋天的果实那样坚实,才能在春天的树木中脱颖而出。

“客来各有劝,匪我同心亲”表达了诗人面对外界的劝告时,虽然客人们各有所说,但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是那些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朋友。

最后,“不恤同心鲜,所感馀泽沦”点明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即使朋友不多,但只要有真挚的情感交流,就能留下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古代伟人的缅怀,也有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对友情价值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感春杂咏八首(其二)

新阳散馀冱,和风汎窗棂。

披褐蔼自怡,举象难为名。

坐有素琴弹,流韵方泠泠。

往复动心志,终奏有希声。

其人五百年,遇我一朝并。

神理不可灭,道与天地贞。

使我百世下,无以移此情。

形式: 古风

感春杂咏八首(其三)

夜闻子规啼,朝看春已晚。

圜天高九重,谁令互激转。

北陆既藏凌,西宅复寅饯。

野草青更青,衰盛吾何辨。

形式: 古风

感春杂咏八首(其四)

中谷多雨寒,丛兰蔽幽阻。

托身万物表,英华与谁睹。

既荷春阳气,柔芳冒寸土。

处有不自矜,养节故难侮。

虽无桃李蹊,岂失松桂伍。

葆真复其根,甘与此终古。

形式: 古风

感春杂咏八首(其五)

可怜夭桃花,植彼玉阶侧。

旖旎扬柔枝,上与绮窗直。

美人出素手,日揽芳菲色。

朝妆倭堕鬓,暮作金瓶饰。

采采枝已空,何以成秋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