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独游怀故人

故人分散在天涯,九日登临独叹嗟。

人世光阴催日日,乡闾时节自家家。

风烟满眼临秋尽,鼓角荒城送日斜。

取醉凭谁正乌帽,遣愁犹强插黄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老朋友各自散落在远方,重阳节登高独自感叹。
人世间的日子一天天催促,家乡的节日气氛各自热闹。
秋意渐浓,眼前尽是风烟,夕阳下荒废的城池传来鼓角声。
想借酒浇愁,却无人共饮,勉强插上菊花以排遣忧愁。

注释

故人:老朋友。
天涯:远方。
九日:重阳节。
登临:登高。
独叹嗟:独自感叹。
光阴:日子。
催日日:催促一天天。
乡闾:家乡。
时节:节日气氛。
自家家:各自热闹。
风烟:秋意。
秋尽:秋意渐浓。
鼓角:战鼓和号角。
荒城:荒废的城池。
日斜:夕阳西下。
取醉:想借酒。
正乌帽:共饮。
遣愁:排遣忧愁。
强插:勉强插上。
黄花:菊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九日独游怀故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分离之苦和乡愁的诗。

"故人分散在天涯,九日登临独叹嗟。" 这两句直接了当地表达了诗人的哀伤情感。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重阳节(也称为“重九”或“双九”)即农历的九月初九,人们常在这一天登高望远,以此来表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这里诗人独自一人在重阳节登临山岗,只能叹息无言。

"人世光阴催日日,乡闾时节自家家。" 这两句通过强调时间流逝和季节变迁来加深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感慨于人生易老,光阴似箭,而自己的家乡却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风烟满眼临秋尽,鼓角荒城送日斜。"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萧瑟的秋末景象,其中“风烟满眼”形容秋天的景色迷离,“鼓角荒城送日斜”则营造出一幅边塞废墟中的落日图画,增添了一份愁苦和孤寂。

"取醉凭谁正乌帽,遣愁犹强插黄花。"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饮酒来忘却烦恼,但即便如此,也只能是暂时的逃避。同时,他还尝试着用插戴黄花来排解心中的忧愁,这种做法在古代文学中常见于表示情感和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故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易逝、光阴似箭的无奈感受。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九月十八日梦中作闻雁诗

何日离燕碛,来投江上洲。

高鸣云际夜,冷度雨中秋。

缯缴远须避,稻粱寒未收。

春风归翼便,容易一冬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其二)

吴楚封疆接,东南泽国宽。

江流秋日尽,山对暮云闲。

囊有离骚赋,头馀骑省斑。

前秋聊把酒,一笑且开筵。

形式: 五言律诗

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其一)

萧萧晚风起,孤舟愁思生。

篷窗一萤过,苇岸数蛩鸣。

老大畏为客,风波难计程。

家人夜深语,应念客犹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二月十七日欲招客饮而风霾不果有作

欲携佳客燕高堂,园馆春风又作狂。

犹挟冰霜馀意气,未分桃李好风光。

青山无赖藏云岫,流水生波滟野塘。

不饮何妨还燕坐,闭门扫地独焚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