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道中

东海年年苦旱乾,经过水草亦艰难。

饥人不向空田立,客路真当出塞看。

白日骖騑齐税驾,黄沙饼饵一登盘。

书生岂有先忧志,感此方能日饱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平原道中的所见所感,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艰苦与生活的不易。

首联“东海年年苦旱乾,经过水草亦艰难”开篇即点明了背景——连年干旱使得东海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即便是经过水草丰美的地方也难逃艰难的命运。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东海的干旱与水草的丰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颔联“饥人不向空田立,客路真当出塞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在这样的环境下,饥饿的人们不会站在空无一物的田野上,而是选择前往更远的地方寻找生存的机会。这不仅反映了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

颈联“白日骖騑齐税驾,黄沙饼饵一登盘”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生活细节。在漫长的旅途中,太阳西下,诗人与同伴一同卸下马匹,准备晚餐。餐桌上摆着的是黄沙饼饵,简单而朴实。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朴素态度的认同。

尾联“书生岂有先忧志,感此方能日饱餐”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升华。作为一位读书人,他或许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忧虑,但正是眼前的这些景象触动了他的心弦,让他能够暂时放下心中的忧虑,享受一顿简单的晚餐。这既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也是对当下处境的一种接受和适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旅途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收录诗词(188)

范当世(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大桥影子

斋阁焚香对画裙,神魂相接若为群。

烟霄鸾鹤浑无似,莫向人间索虎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大桥遗照诗

若人一徂逝,杨柳三枯荣。

荣枯劫未已,何如人去不复生。

君魂匿吾心,君貌悬吾睛。

若为相对复愁苦,达者胡为不自宁。

大桥莽烟水,从此无君形。

亦欲出君魂,持之当风飏。

柔脆复几何,淩暴吁可伤。

待吾精力消磨尽,及尔同归何有乡。

形式: 古风

夜忆故乡诸子不能成寐熹晨即起揽物增怀

飞沙城郭无多树,一树窗边孰为栽。

好鸟便从空外至,奇花争向地中来。

即看露上盆禾未,且喜荷根出水才。

今日故山长寂寞,陂兰多恐不能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六君子篇

结交少年场,结交何凄凉。

乃知分吾友,晚得殊未央。

吴公一推荐,飘忽来成行。

甫也岸然挚,白也疏而长。

相如还自喜,马迁若有亡。

哀哀扬子云,鬓上千年霜。

安知苦辛业,至今惨不光。

座中后来者,拜倒韩侍郎。

此人孟氏徒,配公在师旁。

杜公忽然叹,丈人何必伤。

若论在草莱,等耳谁能强。

我曹挟势力,名与风尘扬。

咿唔腾百口,折骨拉心肠。

未若酱瓿上,犹能不受创。

小子闻此语,笑翻手中觞。

如公说人代,十夫九九伧。

百岁甘零落,万年亦遁荒。

荒落竟何味,嗜之如甘香。

史公传货殖,大语真堂堂。

夫子不遇赐,周流早绝粮。

杨公一侯芭,何怪无腾骧。

贵又不敌富,努力求奇方。

九州万都会,处处鸣笙簧。

美女苦不足,载妓行求倡。

如此猛行乐,能无憾死丧。

何为不自惜,促促如寒螀。

二马杨杜韩,不语徒我望。

而白顾谓我,小子无猖狂。

夫子疾没世,没世即有常。

努力著书去,何愁死不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