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

白马公孙儿,辩才四国驰。

一遇谈天衍,屏息无所施。

小巫见大巫,神气能不微。

穴中两鼠斗,焉知是与非。

河伯适东海,向若乃自嗤。

鹏抟九万里,鸴鸠安可期。

东父居扶桑,西母处咸池。

列仙如婴孩,往来恒嬉嬉。

更有太乙翁,呼吸搆二仪。

二仪真灰烬,不能损毫丝。

操舟赵士慄,语冰夏虫疑。

肉眼本无睹,尘心焉可知。

载籍增障翳,空虚成顽痴。

君自慎所从,自古无常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白马篇》由明代诗人杨起元创作,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寓言式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白马公孙儿”开篇,象征着辩才出众的人物,其辩才四国驰骋,暗示了在知识与智慧的领域中的卓越表现。接着,“一遇谈天衍,屏息无所施”,描述了当面对高深的学问或辩论时,即便是辩才无碍的人也会感到束手无策,强调了知识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小巫见大巫,神气能不微”这一句,通过对比小巫与大巫的场景,形象地表达了在见识广博者面前,即使是最有自信的人也会感到渺小。接下来,“穴中两鼠斗,焉知是与非”,以老鼠斗的场景隐喻,说明在复杂的事物面前,人们往往难以分辨是非,体现了认知的局限性。

“河伯适东海,向若乃自嗤”、“鹏抟九万里,鸴鸠安可期”,这两组对比分别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通过河伯与海神、大鹏与小鸟的对比,强调了不同层次的存在与追求,以及人类对于宇宙广阔的认识有限。

“东父居扶桑,西母处咸池”,引用古代神话中的东方日出之地和西方日落之地,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永恒,同时也暗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仰与理解。

“列仙如婴孩,往来恒嬉嬉”,将仙人比作孩童,生动地描绘了他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寓意着超越世俗束缚的精神追求。

“更有太乙翁,呼吸搆二仪”,提到太乙翁,即指道家传说中的神仙,通过其操纵天地的描述,进一步深化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二仪真灰烬,不能损毫丝”,指出宇宙万物虽变化万千,但根本规律却稳固不变,无法撼动。

“操舟赵士慄,语冰夏虫疑”,通过赵士慄和夏虫的比喻,强调了知识与经验的相对性,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困惑。

“肉眼本无睹,尘心焉可知”,表达了肉眼所见有限,而心灵的洞察更为重要,启示人们应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

“载籍增障翳,空虚成顽痴”,指出书籍知识虽丰富,但可能成为束缚思想的障碍,强调了保持心灵的开放与空灵的重要性。

最后,“君自慎所从,自古无常师”,鼓励读者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要谨慎选择导师,因为自古以来,真正的智慧并不局限于某一位师长,而是来自不断的学习与自我发现。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探讨了知识、智慧、人生、宇宙等多方面的深刻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熟虑。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名都篇

名都四方极,神鼎无穷年。

阊阖生嵯峨,双阙造青天。

甲第连云起,剑履何翩翩。

玉帛来万国,九州辏才贤。

歌舞燕赵选,美酒斗十千。

季主开卜肆,长房挂壶天。

雕虫擅文苑,吐气如云烟。

谋士鄙肉食,借箸公卿前。

车马总杂沓,人物纷喧填。

翟庭可罗雀,田门可市廛。

日入各掉臂,朝来更摩肩。

日月流光华,星辰顺其躔。

太一有常居,圣德常渊渊。

邦畿为民止,万世常如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閒云馆为张洪老作

从君起版筑,论学圣人前。

四海仰高风,亹亹二十年。

一念慰慈颜,屡疏辞细旃。

孝动皇情允,多子徒留连。

浩浩江汉流,苍苍匡卢烟。

行行望城阙,悠悠归园田。

慈亲在高堂,稚子绕膝边。

已悟静者心,不复窥陈编。

室中地不扫,壁上琴无弦。

请问唐虞理,浮云同漠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闻新堤经水不坏志喜

新堤二三月,春水满四泽。

舍弟有书至,基址固如昔。

一线障波涛,几家安枕席。

饲雀吾亲志,度蚁吾弟德。

述九暨洪所,经理各有力。

而我但称心,拊掌笑竟夕。

何必偿目前,功深久为得。

形式: 古风

转官志感

端居咏伐檀,囊粟非所安。

狗马初病力,谒告归就閒。

荏苒忽五载,黾勉趋朝班。

未几使河洛,衔命犹未还。

转冠出望外,惊魂忸我颜。

此职不以劳,储养义理间。

不能行也咫,使我羞素餐。

何以报高深,任道庶无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