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隐者

晚风吹云覆四野,有人晦迹萝岩下。

百年杖屦秪荒径,万里山河一草舍。

御寇至言顺造物,不知力命非达者。

何必空名束此身,比邻酒熟杯堪把。

蚁群列阵眼前兵,世事浮尘隙外马。

烟火隔林古兰若,石罅迸泉散地脉。

飞流倒向山厨泻,诸天在心半偈写。

白莲正花香满池,陶潜又醉远公社。

月转松西坐深夜,晓来俗客忽敲门,啄苔驯雀上屋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山中隐者》描绘了一位隐居山间的高人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者的生活环境与心境。

首句“晚风吹云覆四野”,以晚风起、云层覆盖大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有人晦迹萝岩下”点出了隐者的居住地点,隐匿于岩石下的密林之中,隐喻其避世遁俗的生活态度。

“百年杖屦秪荒径,万里山河一草舍”两句,通过描述隐者行走的路径和简陋的住所,进一步强调了其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隐者虽身处偏远之地,但内心世界却广阔无垠。

“御寇至言顺造物,不知力命非达者”表达了隐者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累的生活哲学。他似乎对功名利禄、世俗束缚有着超然的态度,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与自然和谐共处,而非追求外在的成功。

“何必空名束此身,比邻酒熟杯堪把”则体现了隐者对名利的淡泊,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和满足并非来自外界的认可或物质的丰富,而是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实现。

接下来的几句“蚁群列阵眼前兵,世事浮尘隙外马”运用比喻手法,将纷扰的世事比作眼前的蚂蚁军队和远处的游马,形象地表现了隐者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烟火隔林古兰若,石罅迸泉散地脉”描绘了隐居地的自然风光,烟雾缭绕的林间古寺,石缝中涌出的清泉,展现了隐者生活环境的清幽与生机。

“飞流倒向山厨泻,诸天在心半偈写”则进一步展示了隐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山间的瀑布仿佛是心灵的净化之水,而“半偈”则是对宇宙真理的简短领悟。

最后,“白莲正花香满池,陶潜又醉远公社”引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隐者如同陶潜一般,追求自然、自由的生活方式,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与宁静。

“月转松西坐深夜,晓来俗客忽敲门,啄苔驯雀上屋瓦”以月夜静坐、清晨访客的场景收尾,既展现了隐者独处时的宁静与自在,也暗示了即便在隐居生活中,仍有外界的干扰,但这些并不影响隐者内心的平和与自足。

整体而言,《山中隐者》通过对隐者生活环境、内心世界及生活哲学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文化倾向。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渔樵叹

东岭上头多树木,猛虎藏威白昼伏。

西潭水深鱼鳖多,下有长蛟绝网罗。

渔郎樵夫各生计,相逢共嗟太平世。

两毒所恃期永年,山根地轴暗相连。

背罾腰斧每聚散,回首茅茨炊烟断。

妻子菜色饥尚可,户口办钱愁杀我。

问天不言空苍茫,四郊落叶正风霜。

形式: 古风

守拙吟因客谈及蟭蟟蜘蛛之巧赋此

世人得意笑轗轲,多营寡营无不可。

一时争巧鸟与虫,百年守拙谁知我。

画里疑通五岳云,梦中恍驾三湘舸。

少有四方志,老诫垂堂坐。

君不见池面生沤石迸火,汨罗葬身首阳饿。

古今万事成浩叹,风雨西来木叶堕。

夜寒拥衾茅屋破,日出群动人高卧。

力疾正披老庄图,邻翁扣门送药裹。

形式: 古风

穷居吟寄胡秀才希颜

白头自守攻周易,家住荡阴烟树隔。

寒蛩在壁夜何悲,穷鬼连床暗有益。

心含寸天无蔽云,平生不羡送穷文。

眼中宦达几凋谢,垄树啼乌空落曛。

形式: 古风

示元宝禅师

短榻翻经坐朝暮,门前一转西方路。

月满人间各自心,天虚潭底谁能悟。

四十年来静掩扉,东林遥听夜钟微。

渐看禅子易衰老,松杪白云何处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