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残雪

一点消未尽,孤月在竹阴。

晴光夜转莹,寒气晓仍深。

还对读书牖,且关乘兴心。

已能依此地,终不傍瑶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灯火余晖未完全消散,孤独的月亮挂在竹林的阴影中。
晴朗的夜晚月光更加明亮,清晨的寒意依然深重。
回到书房对着窗户读书,暂且收敛起随性游玩的心情。
已经能够依恋这个地方,再也不愿去靠近那瑶琴佳音。

注释

一点消未尽:灯火的余光还未完全熄灭。
孤月在竹阴:月亮独自挂在竹林的阴影之间。
晴光夜转莹:晴朗的夜晚月光变得更加晶莹。
寒气晓仍深:早晨的寒意依旧浓厚。
还对读书牖:又回到窗前继续读书。
且关乘兴心:暂时关闭起游玩嬉戏的心态。
已能依此地:已经习惯了这个安静的地方。
终不傍瑶琴:再也不愿去追求瑶琴那样的高雅音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独处的意境。"一点消未尽,孤月在竹阴",表达了夜晚雪未完全融化,一轮明月悬挂于竹林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淡远的氛围。此景此情,使人不禁联想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在思考着生命中的某些未曾圆满之处。

"晴光夜转莹,寒气晓仍深"则是对夜晚天空和气温的描写。清澈的月光在夜幕中渐渐变得柔和,而早晨的寒意依然浓重。这不仅形象地刻画了自然景象,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凉薄与深沉。

"还对读书牖,且关乘兴心"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心境。他面对窗前散发着淡淡光线的书籍,心中却又是另外一种想法。这里的“牖”指的是窗棂,也暗示了一种隔绝与分界,而“且关乘兴心”则表明诗人虽然在阅读,但他的心思并不完全放在书本上,而是另有所思。

"已能依此地,终不傍瑶琴"透露出诗人的决心和选择。这里的“瑶琴”象征着一种高雅的生活和艺术享受,但是诗人却表示他已经能够在这个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且决定不再追求那些华美而外界的事物。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时的心境与情感,以及他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和对外界华丽事物的超脱。

收录诗词(14)

丘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馀,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与刘长卿善,其赴上都也,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诗十三首

  • 籍贯:苏州嘉兴

相关古诗词

泛若耶溪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

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

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

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

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形式: 古风

幽渚云

漠漠云在渚,无心去何从。

青连晚湖色,澹起秋烟容。

渡水上下白,归山深浅重。

来为巫峡女,去逐葛川龙。

勿为长幽滞,当飞第一峰。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渡汉江

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

临汎何容与,爱此江水清。

芦洲隐遥嶂,露日隐孤城。

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

跋涉非吾愿,虚怀浩已盈。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答韩丈

行人辈,莫相催,相看日暮何徘徊。

登孤舟,望远水,殷勤留语劝求仕。

畴昔主司曾见知,琳琅丛中拔一枝。

且得免轮天子课,何能屈腰乡里儿。

长安落桑酒,或可此时望携手。

官班服色不相当,拂衣还作捕鱼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