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辛苦移家向溧州,微官祗为斗升谋。
寻思终是西湖好,且与山僧野老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仕途不顺被迫迁移至溧州,心中充满对西湖的怀念之情。"辛苦移家向溧州,微官祗为斗升谋"两句表达了诗人因为职位低微而不得不迁往他乡的无奈与艰辛。而"寻思终是西湖好"则展现出诗人对美丽西湖的深情留恋。最后一句"且与山僧野老游"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表明即使在异乡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中的美好,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困境时内心寻求平静的心路历程。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白岭溪上野田平,黄陇山前竹树清。
已许数椽容小住,馀英爱我爱馀英。
故家乔木尽丘墟,笋石犹存十数株。
谁有挟山超海力,为分云片过西湖。
溧尉唐时本小官,诗人争笑孟酸寒。
我来莫道儒官冷,今古酸寒只一般。
此地曾经李白游,湖山消得好诗留。
两桥十里东西市,只欠春风一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