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大佛长歌

沧师子定窣堵波,并此菩萨称峨峨。

七十三尺躯不矬,层桄杰阁俯委蛇。

横睇三晋并两河,仿佛匆岭来蓬婆。

此寺经自开皇驮,周显德毁像亦蹉。

龙兴龙藏知无他,隋张公礼书不磨。

我朝圣祖挥天戈,大书隆兴抵擘窠。

上覆栋宇下蟠鼍,丰碑御制乾隆哦。

维佛之国金挼莎,四八之相高峨嵯。

曾闻梵夹毗舍㜑,由旬二十五更过。

汉嘉弥勒夫如何,凿山千尺信可托。

新昌吴越崇释迦,万家膏血助无那。

哀哉下民夭枉瘥,药叉鬼母鸯崛魔。

毒灼臛劓刖挛瘸,有臆难对张口呿。

离生别死哭鬓皤,鲍出不遇人为牺。

啖人之贼虎牙劘,至圣中国生人痾。

雉离兔脱寐无吪,坤德何故钟幺么。

仁哉太守勇番番,谓即墨郭公廷翥。

绣衣侍御立谏坡。

天子可奏驰传騧,汝臂六七母陀罗。

大威神力抉象驼,彼吞黄小如虾蠃。

孰提孰出孰抚摩,孰取弊人捣锸䑘。

孰取赤子完锡䋪,孰穷溺恶焚艑艖。

孰披寨穴清江沱,神狮一吼毛脱鹅。

木夫土伯强于难,驱囚系度索山阿。

苍苍薄薄平不颇,天下有道由庚歌。

北极祝栗南牂牁,远行不烦吉日睋。

手中不劳持斧柯,熙哺作息言无讹。

慈悲大雄同一科,不尔便合薶身薖。

颠踣死丧亦孔多,香烟熏染唯媕娿,天寒烧取不用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诸锦的《隆兴寺大佛长歌》描绘了隆兴寺中的大佛形象及其历史变迁,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厚重与深远。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赞美了佛像的庄严巍峨,如“七十三尺躯不矬,层桄杰阁俯委蛇”,以及其历史上的重要性,如“此寺经自开皇驮,周显德毁像亦蹉”。

诗人还提及了不同朝代对佛像的保护和敬仰,如“龙兴龙藏知无他,隋张公礼书不磨”、“我朝圣祖挥天戈,大书隆兴抵擘窠”,以及乾隆皇帝的御制碑文,显示了皇家对佛教的重视。同时,诗中也揭示了百姓对佛教的虔诚,如“新昌吴越崇释迦,万家膏血助无那”。

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苦难的感慨,“哀哉下民夭枉瘥,药叉鬼母鸯崛魔”,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诗人以佛的慈悲和大威神力为喻,呼唤公正和仁爱,如“仁哉太守勇番番,谓即墨郭公廷翥”,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6)

诸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初举鸿博,授编修,累迁左赞善。治经长于笺疏考證。工诗。有《毛诗说》、《补飨礼》、《夏小正诂》、《绛跗阁诗》等

  • 字:襄七
  • 号:草庐
  • 籍贯:清浙江秀水
  • 生卒年:1686—1769

相关古诗词

青芝坞吊鲍西冈墓(其一)

联吟官廨劈罗笺,十月分司寄惠泉。

身后幽宫原得所,当时采地鲍家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青芝坞吊鲍西冈墓(其二)

叫群孤雁嗷嗷北,拂面清风习习南。

谁写诗人循吏墓,巉岩一片表无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随扈东巡盛京

雉堞峥嵘杳霭间,睿谋握胜控雄关。

南临渤海兼辽海,东接松山与杏山。

应运功成遗垒在,太平日久戍楼闲。

即今鸡犬桑麻地,飨蜡吹豳自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雨过净慈寺契原山堂听岭云上人弹琴

萧条桫椤林,一雨转清绝。

颖师净名室,孤影澹行迹。

棱棱木叶衣,瘦骭遮不没。

余事出声闻,结想渺林樾。

散作一指禅,触响动超忽。

七条泠泠弦,不与山水隔。

晚花萎无香,幽径艳还灭。

天高风露澄,戒缚破枯寂。

潭潭木石心,钩拨见古拙。

老猿蹑月听,遥峰堕空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