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门泛舟

小棹轻摇鹿耳隈,征人万里赋归来。

潮依草岸痕初落,风度蒲帆影半开。

残日海门寒蚌蜃,隔江烟树起楼台。

重重锁钥真天险,湠漫回澜亦壮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鹿耳门泛舟》描绘了诗人乘舟于鹿耳门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

首句“小棹轻摇鹿耳隈”,以“小棹”和“轻摇”两个动词,生动地刻画了划船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氛围。“鹿耳隈”则点明了地点,鹿耳门的特定位置,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水边画面。

“征人万里赋归来”,将诗人自己比作远行归来的征人,表达了诗人结束长途跋涉后内心的轻松与满足。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暗示了鹿耳门作为交通要道的历史地位。

接下来,“潮依草岸痕初落,风度蒲帆影半开”,通过“潮”、“草岸”、“风”、“蒲帆”等意象,描绘了鹿耳门外的自然景观。潮水退去后在草岸上留下的痕迹,以及微风吹动下帆影的半开,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活力。

“残日海门寒蚌蜃,隔江烟树起楼台”,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鹿耳门外的海面转向对岸的景色。夕阳映照下的海面上,寒蚌蜃(一种贝类)仿佛被染上了金色,而对岸的烟树中,楼台隐约可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

最后,“重重锁钥真天险,湠漫回澜亦壮哉”,总结了鹿耳门的地理特点——既是交通要塞,也是自然奇观。这里的“锁钥”指鹿耳门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天险”则强调其自然屏障的作用。同时,也赞美了鹿耳门的壮丽景色,无论是激流回旋还是平静的水面,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鹿耳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76)

卓肇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院即景六咏

半亩宫墙布席坛,烟光云影绕干阑。

岩蒸云气晴能雨,树挟风声夏欲寒。

隐几亦山青未了,开窗满目界真宽。

蹊间有客裴徊处,好把心茅仔细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书院即景六咏

苍翠层层画不如,主人枯坐小亭虚。

绿阴旎旖微飙度,疏影横斜淡月初。

花似解人频揖客,鸟如知趣欲窥书。

东风不管愁人倦,叶落阶前未扫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书院即景六咏

紫燕珊珊落故轩,讲堂听罢自翩翻。

双飞未忍留仙去,栖僻还宜处士门。

秋客重来殷款款,主人惜未解言言。

一生巧计输黄雀,饮啄官仓长子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书院即景六咏

閒来寄傲倚窗南,墙外萧萧竹映蓝。

雨滴犹闻悲帝子,风飘何用怨江潭。

杯倾蚁绿枝先醉,阅到蠹文影代缄。

好与坡公心赏处,沉当菁翠是春三。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