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

故书不厌百回读,病后惟应此味长。

千古精神如对越,一灯风雨正相忘。

卷中求道深知谬,意外图名抑又荒。

束发心情谁会得,中宵抚几自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冬夜读书》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读书的独特体验与深邃思考。

首联“故书不厌百回读,病后惟应此味长”开篇即点明了读书的乐趣与价值。在经历了病痛之后,诗人更觉读书之味悠长,反复阅读旧书,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意义与感悟,体现了读书的持久魅力和深刻内涵。

颔联“千古精神如对越,一灯风雨正相忘”进一步深化了读书的意境。诗人将自己沉浸在书籍之中,仿佛与千古先贤对话,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无论是窗外的风雨还是内心的纷扰,在这一刻都似乎被遗忘,体现出读书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颈联“卷中求道深知谬,意外图名抑又荒”则揭示了读书过程中对真理的追求与对名利的反思。在书中探索人生之道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理解存在谬误,而试图通过名声来获取认可,则是另一种荒谬的行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与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

尾联“束发心情谁会得,中宵抚几自茫茫”以个人的情感体验收束全诗。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心情,那种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状态,如今却感到迷茫与孤独。深夜独自抚几,思绪万千,表达了对过去青春岁月的怀念与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

整体而言,《冬夜读书》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与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人生、真理、道德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入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寂夜一首效子建

中宵闻零雨,抚枕起躇踟。

昏釭栖素壁,流焰照重帏。

感此寂无语,戚然兴我思。

我思何郁伊,欲举棼如丝。

少壮不待老,功名须及时。

男儿不仗剑,亦须建云旗。

三十尚随人,奚以操笔为。

文章可腴道,曾不疗寒饥。

仰屋愧浮尘,俯睐影依依。

人生良有命,何独令心悲。

心悲发为白,失脚令身危。

欲为绝世行,道远恐不支。

世情忌检饬,敛目俟其疲。

谁能七尺身,受此千变机。

役役亦徒尔,多忧得无痴。

惟应慎厥躬,古人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春闺

绿阴生寂昼迟迟,薄汗沾裳气力微。

起傍曲阑垂手立,清风细细落蔷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儿子晬日口占二绝句(其一)

堂前笑展晬盘时,漫说终身视一持。

我已蹉跎无复望,试陈书卷卜吾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儿子晬日口占二绝句(其二)

吾家积德亦云稠,不易生儿到岁周。

印绶干戈非敢冀,百年聊欲绍箕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