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披衣闻客至,关锁此时开。
鸣罄夕阳尽,捲帘秋色来。
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台。
身在心无住,他方到几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人到来时的温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对待客人的热情和寺院内外的静谧氛围。
"披衣闻客至,关锁此时开。" 这两句表明诗人听到客人到来,便立即打开门锁,迎接远方而来的朋友。这不仅是主人对待友人的热情,也体现了古代寺院的开放与包容。
"鸣罄夕阳尽,捲帘秋色来。" 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和自然景象的转换。"鸣罄"指的是古代用以报时辰的器物,这里暗示傍晚的时分;"夕阳尽"则是日落之际,而"捲帘秋色来"则是一种动作,揭开窗帘,秋天特有的景色便展现在眼前。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台。" 这两句则是对寺院内外环境的描写。"名香"指的是著名的香炉或高贵的佛教仪式;"连竹径"则是通过竹林的小路来表达寺院幽深静谧的特点。而"清梵出花台"中,"清梵"可能指的是清脆的梵铃声,这里与"出花台"相呼应,共同描绘了佛教仪式中的宁静和美好。
最后一句"身在心无住,"则是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哲理。"身在"指的是身体的所处,而"心无住"则意味着心灵不停留于任何一个地方,这是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也体现了佛教中"心无挂碍"的修行理念。
整首诗通过对客人的期待、时间流逝和寺院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美好的享受。
不详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端笏事龙楼,思闲辄告休。
新调赭白马,暂试黑貂裘。
珠履迎佳客,金钱与莫愁。
座中豪贵满,谁道不风流。
青云自致晚应遥,朱邸新婚乐事饶。
饮罢更怜双袖舞,试来偏爱五花骄。
帐里炉香春梦晓,堂前烛影早更朝。
更说毬场新雨歇,王孙今日定相邀。
挂席逐归流,依依望虎丘。
残春过楚县,夜雨宿吴洲。
野寺吟诗入,溪桥折笋游。
到官无一事,清静有诸侯。
南陵八月天,暮色远峰前。
楚竹青阳路,吴江赤马船。
籯金诸客贵,佩玉主人贤。
终日应相逐,归期定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