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形式: 古风

翻译

石鱼湖仿佛像洞庭,夏日里湖水涨满,君山一片青葱。
山当做酒器,水作为池塘,喝酒的人们清晰可见,坐在小洲岛屿上。
连日的长风吹起大浪,却不能阻止人们驾船运送酒浆。
我手持长瓢坐在巴丘,为大家斟酒,希望以此驱散大家的忧愁。

注释

石鱼湖:指形状像石头鱼的湖泊。
洞庭:中国湖南省的大淡水湖,这里用来形容石鱼湖的广阔。
夏水:夏季的湖水。
君山:此处可能特指或泛指青山,增添景致之美。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比喻山形。
沼:小池塘,此指代湖水。
酒徒:爱喝酒的人们。
历历:清晰可数的样子。
长风:连续不断的大风。
大浪:巨大的波浪。
废:阻止,妨碍。
酒舫:运送酒的船。
长瓢:一种舀酒的长柄器具。
巴丘:地名,这里指诗人坐的地方。
酌饮:斟酒而饮。
四坐:四周的人,指在场的所有人。
散愁:消解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里水势即将泛滥的湖光山色图景。"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几句勾勒出一幅丰饶生动的画面,石鱼湖宛如古代美丽的洞庭湖,而夏日的水位将要达到顶峰,使得周围的君山呈现出一片翠绿。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则是诗人对这个环境中酒文化的一种描写。这里的“樽”和“沼”都是古代盛放酒的器具,而“酒徒”指的是专门负责酒事的人员,他们在湖中的洲岛间来回穿梭,忙碌着准备工作。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表达了即便是狂风巨浪也不影响人们运送酒的决心和行动。这里诗人的笔触既展示了自然力的强大,也表现出人类面对自然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两句"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则是诗人自己在这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慰藉之所。诗人手持酒具(长瓢)坐在湖边的小丘上,与周围的人共同畅饮,以此来消解内心的忧虑和烦恼。

整首诗通过对石鱼湖夏日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当地酒文化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与人类生活乐趣的深切感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寻求心灵平静的一种情愫。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刘侍御月夜宴会

我从苍梧来,将耕旧山田。

踟蹰为故人,且复停归船。

日夕得相从,转觉和乐全。

愚爱凉风来,明月正满天。

河汉望不见,几星犹粲然。

中夜兴欲酣,改坐临清川。

未醉恐天旦,更歌促繁弦。

欢娱不可逢,请君莫言旋。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别何员外

谁能守清躅,谁能嗣世儒。

吾见何君饶,为人有是夫。

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岖。

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

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

犹是尚书郎,收赋来江湖。

人皆悉苍生,随意极所须。

比盗无兵甲,似偷又不如。

公能独宽大,使之力自输。

吾欲探时谣,为公伏奏书。

但恐抵忌讳,未知肯听无。

不然且相送,醉欢于坐隅。

形式: 古风

系乐府十二首(其十二)下客谣

下客无黄金,岂思主人怜。

客言胜黄金,主人然不然。

珠玉成彩翠,绮罗如婵娟。

终恐见斯好,有时去君前。

岂知保忠信,长使令德全。

风声与时茂,歌颂万千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系乐府十二首(其七)去乡悲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

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

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

念之何可说,独立为悽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