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锁山十咏(其六)仙迹岩

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

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易简的作品,名为《九锁山十咏其六·仙迹岩》。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仙境和仙踪的诗句,充满了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和追求。

"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表达了对于那些悟到大道、成就仙道的人物的赞美。这些得道者一旦修炼成功,就会隐去世间,不留下任何踪迹。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则是诗人对自己所处境遇的感慨和自勉。"胡为"意味着为什么或为何,"恋幽绝"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山幽谷,即仙境的向往。而"努力抗祖龙"则是在劝诫自己要像古代圣贤那样,坚定不移地追求道术。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中,“冠簪”指的是头上的装饰,而“藓蔓”则是指山石间的苔藓。诗人用这两者来比喻自己对于仙境的追求是慎重而又不敢轻易触及的。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表达了对道家修炼成仙观念的理解,即通过修炼可以使肉身消亡,而精神却能永恒不朽。"石坚"象征着坚定不移的心志,而“诚可通”则是说只要心意纯正,就能够与宇宙之道相通。

最后两句"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中,“灵仙”指的是成仙的人物,“去已遥”表达了这些仙人远离尘世的状态。而“聊尔惊凡庸”则是诗人对自己和读者的劝勉,希望能够惊醒于平常的凡俗世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仙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道家修炼成仙理想的深切向往和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22)

王易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锁山十咏(其十)丹泉

泠泠佩行空,湛湛镜无滓。

至洁漱岩骨,馀润蒸石髓。

山上真人居,鼎灶长不毁。

犹闻洗药香,渐作落花水。

临流且勿尝,清音濯幽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九锁山十咏(其四)龙洞

晴矼步清空,洞户抚巀嶭。

何年出水龙,张口见齿舌。

相传此得名,灵骨蜕如雪。

岂其风霆化,诘曲馀故穴。

想当夜半归,九锁一时掣。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咏保母帖

黄閍断刻得者谁,双松下殉方壶螭。

其文记述保母李,云是大令之所为。

点画安知尚年少,笔不可掣从儿时。

当其翰墨托久计,异哉岁月如前期。

为怜樵人巧收拾,岂无行道犹嗟咨。

残砖裹送平原家,阅古众帖奚独遗。

穷诹远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传疑。

尘埃尺纸拂陈迹,闻君好事捲赠之。

简编无端发汲冢,陵谷何年沈岘碑。

坐中赏识本易厌,世外隐伏劳旁窥。

骚人胜士一朝玩,孝子慈孙千古悲。

君不见钟侯书法亦大奇,下穿墟墓求其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大像

□□未生时,先有此石岩。

一从下生已,□□□□□。

初发混沌窍,吐尽龙宫函。

嗟□□□□,巍坐当空嵌。

按足大地动,□□□魔芟。

丹青架楼阁,仅免苔藓缄。

上方见顶相,下方仰裙衫。

谁如福智人,独脱神鬼监。

龛灯集烟耀,天花坠云衔。

我行岂不遥,迫此十口馋。

叩门觅津梁,忽睹大力帆。

善哉此方俗,不解走巫咸。

仰佛何拳拳,盥佛何掺掺。

灵石兆三生,神感浃至诚。

我出唁佛语,谁能知圣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