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食至七日,能将礼自居。
既然严像设,亦复奠朝晡。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人在极端条件下坚守孝道的情景。"不食至七日",说明此人连续七天没有进食,表现出对某种仪式或尊敬对象的极度虔诚和牺牲。"能将礼自居",表达了他即使在饥饿中,仍然能够自我约束,坚持履行孝敬的礼仪。
"既然严像设",这里的"严像"可能指的是神像或者某种象征性的尊者形象,诗人强调了对这一形象的严肃对待和崇敬。"亦复奠朝晡","奠"是祭奠的意思,"朝晡"指早晚两次祭拜,表明他在每日的重要时刻都会进行祭奠,显示出他对孝道的执着和恒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艰难环境中坚守孝道的行为,展现了古人对于孝顺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儒家伦理中的重要价值观。
不详
如何杀一妇,能致旱三年。
妇孝无知者,知之惟老天。
贞孝谥已美,何堪复女宗。
一朝下明诏,千载被流风。
难把父书读,祗因手泽存。
遗言汝可受,忍使世无闻。
仁矣文皇诏,悲哉少女书。
至今民受赐,非但活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