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灯珣和尚赞

天姿出格萧洒,胸次过人惺惺。

临济顶中髓,杨岐眼里睛。

棒头明杀活,喝下显疏亲。

孤鸾无伴侣,师子不同群。

钟山佛鉴这嫡子,双径山僧之法兄。

形式:

翻译

天生的风度超凡脱俗,胸怀才智超出常人。
如同临济禅宗的最高领悟,又如杨歧眼中的明亮智慧。
教诲中既有明确的生死之道,又有亲近人心的启示。
如同孤独的鸾鸟没有伙伴,狮子也不与群兽为伍。
他是钟山佛鉴的直系弟子,也是双径山僧的同门师兄。

注释

天姿:天生的风度。
出格:超凡脱俗。
胸次:胸怀。
过人:超出常人。
临济顶中髓:临济禅宗的最高领悟。
杨岐眼里睛:杨歧眼中的明亮智慧。
棒头:教诲中的工具。
明杀活:明确生死之道。
喝下:启示。
显疏亲:亲近人心。
孤鸾:孤独的鸾鸟。
伴侣:伙伴。
师子:狮子。
不同群:不与群兽为伍。
钟山佛鉴:钟山佛鉴(可能指代某位高僧)。
嫡子:直系弟子。
双径山僧:双径山的僧侣。
法兄:同门师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对佛灯珣和尚的赞誉。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珣和尚的独特风采和个人修行境界。

"天姿出格萧洒",赞扬他超凡脱俗的天赋和风度;"胸次过人惺惺",则强调他的智慧过人,心性敏锐。接下来的"临济顶中髓,杨岐眼里睛",将他比作禅宗两大著名宗派——临济宗和杨歧派的精髓,表明他在禅学上的深厚造诣和独到见解。

"棒头明杀活,喝下显疏亲",形象地描述了他禅法高明,能以直截了当的方式点化众生,既有严格教诲,又有亲近关怀。"孤鸾无伴侣,师子不同群",比喻他不随流俗,独自坚守佛法真谛,如同孤独的鸾鸟和威猛的狮子。

最后两句"钟山佛鉴这嫡子,双径山僧之法兄",将珣和尚比作钟山佛鉴的得意弟子,以及双径山僧中的杰出兄长,进一步肯定他在禅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佛灯珣和尚的卓越才华、深邃禅悟和独特人格,体现了作者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敬仰。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初祖达磨大师赞

来时已没当门齿,去时唯有一只履。

葱岭那边逢宋云,十分彰露丑举止。

形式: 押[纸]韵

吴提刑请赞

这个村和尚,少人能近傍。

黑漆粗竹篦,佛来也一棒。

没秋毫人情,有万千无状。

慈悲时观音菩萨之所不如,瞋恚时阿脩罗王亦难比况。

世上可憎可恶者是这般底阿师,如何,也有人画渠供食。

形式:

妙道禅人求赞

这村僧,无明大。少柔和,多褊隘。爱骂人,舌头快。

受佛荫,破佛戒。不精进,常懈怠。谤般若,弥天罪。

入地狱,永不悔。闻者憎,见者怪。搅丛林,尤叵耐。

虚销信施三十年,异世出头偿夙债。

就中只有一处长,解道鸡屿洋无盖。

形式:

李参政请赞

这汉没量罪过,不合引惹措大。

被渠笑里藏刀,杀却吾祖达磨。

不知有底冤雠,一向兴灾作祸,杲上座诺,惺惺著,莫教话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