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名为《读书偶得七首(其五)》。诗中探讨了宇宙与虚无、智慧与敛藏、外表与内在之间的深刻关系。
首句“大业在宇宙,大用根虚无”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宏大事业和作用都源自于无形的虚无之中,强调了虚无作为万物之源的重要性。
接着,“神以敛而照,智以用而疏”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了神明通过收敛来照亮世界,智慧通过运用而显得更为稀疏。这里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行为联系起来,表达了收敛与运用、光明与智慧之间的辩证关系。
“所以古至人,容貌类庸愚”则指出古代的圣贤往往外表平凡,不显山露水,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这种对比强调了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反差,暗示了真正的伟大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
最后,“妍媸形自现,渊镜仍其初”总结了前文的思考,指出美丑的形态自然显现,如同深邃的镜子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面貌。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强调了真实本质的不变性和自我呈现的必然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虚无、智慧、外表与内在等概念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深刻洞察的文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