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七月望日自南台游福严书留山中

乞我一枝筇,经行又别峰。

水流仙界叶,风落化城钟。

锡去泉无恙,车行石有踪。

却怜磨衲老,曾见两儒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孝祥在丙戌年七月十五日从南台游览至福严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乞我一枝筇,经行又别峰”,诗人以谦逊的姿态请求借得一枝竹杖,准备踏上新的旅程,每一步都可能引领他遇见不同的山峰,暗示着探索与发现的旅程即将开始。

“水流仙界叶,风落化城钟”两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水流与落叶比作仙界的使者,风声与钟声则仿佛是化城的回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锡去泉无恙,车行石有踪”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锡杖的消失并未影响泉水的平静,车辆的移动留下了清晰的痕迹,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处,也寓意着精神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依存。

最后,“却怜磨衲老,曾见两儒宗”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敬仰和感慨,磨衲象征着僧侣修行的岁月,而“两儒宗”可能暗指儒家文化的传承者,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既赞美了僧侣的坚韧与智慧,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旅途未知的好奇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和万老

归途正辽邈,此地更淹留。

落木千山夜,空江万里秋。

聊为无事饮,莫赋畔牢愁。

明发催船鼓,风帆过橘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再和

吾行聊复尔,处处贾胡留。

天入星沙晚,风连梦泽秋。

未容诗作祟,政要酒浇愁。

明月无人伴,携君鹦鹉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三塔寺阻雨(其一)

塔上一铃语,湖头三日风。

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

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

不妨留滞好,且看夕阳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三塔寺阻雨(其二)

倦客三杯酒,高僧一味茶。

凉风撼杨柳,晴日丽荷花。

铎语时鸣塔,渔歌晚钓槎。

停舻快清憩,步稳衬明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