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干吕

应节偏干吕,亭亭在紫氛。

缀空初布影,捧日已成文。

结盖祥光迥,为楼翠色分。

还同起封上,更似出横汾。

作瑞来藩国,呈形表圣君。

裴回如有托,谁道比闲云。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顺应时节而显得特别干燥,亭亭玉立在紫色的氛围中。
刚刚开始在天空中留下身影,已经呈现出日光的图案。
它的顶部像盖子般结出吉祥的光芒,楼体翠绿的颜色分明。
它如同从封禅之地升起,又仿佛出自黄河边的美景。
作为吉祥的象征来到封疆之地,显现出对圣明君主的敬意。
它徘徊不定似乎有所寄托,谁又能说它只是闲云一般无拘无束?

注释

应节:顺应时节。
干吕:形容事物干燥、清冷。
紫氛:紫色的云雾或环境。
缀空:点缀天空。
捧日:迎接太阳。
结盖:顶部如盖子的形状。
祥光:吉祥的光芒。
藩国:边境或封地的国家。
圣君:圣明的君主。
裴回:徘徊,来回移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宫殿图景,充满了祥瑞和神圣的气息。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座高耸入云的楼台,其形态与天地相连,彰显着皇权的巍峨不凡。

“应节偏干吕,亭亭在紫氛。”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应节”指的是建筑物的高大与雄伟,与节气相呼应;“偏干吕”则形容其拔地而起,如同天柱一般支撑着苍穹;“亭亭在紫氛”中,“亭亭”表达了楼台之美丽和神秘,而“紫氛”则是对云气的一种比喻,暗示这些建筑物超越尘世,与天界相连。

接下来的“缀空初布影,捧日已成文。”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楼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缀空”形容楼台如同缀在空中,而“初布影”则是指楼台投射到大地上的影子,似乎是在诉说这一切都是刚刚发生的;“捧日已成文”中的“捧日”指的是楼台似乎能够接触到太阳,而“已成文”则暗示了这些建筑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第三句“结盖祥光迥,為樓翠色分。”中,“结盖”形容建筑物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璀璨夺目;“祥光迥”则是对其光辉灿烂的一种描绘,而“為樓翠色分”则表明这种光彩不仅属于楼台自身,也为周遭的环境增添了一抹翠绿。

“还同起封上,更似出横汾。”此处,“还同起封上”可能是在形容建筑物的某些部分如同古代帝王的印章一样,代表着权威和庄严;“更似出横汾”则是一种比喻,暗示这些楼台如同地平线上的山峰一般拔地而起。

最后,“作瑞来藩国,呈形表圣君。”中,“作瑞来藩国”意味着这样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种祥瑞的象征,为国家带来了福祉;“呈形表圣君”则是指这些楼台的建造和存在,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帝王的圣明和德政。

整首诗通过对宫殿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妙境界,同时也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收录诗词(6)

林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巴陵

孤城向夕原,春入景初暄。

绿树低官舍,青山在县门。

楼台疑结蜃,枕席更闻猿。

客路何曾定,栖迟欲断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清晓捲帘

清晓意未惬,捲帘时一吟。

槛虚花气密,地暖竹声深。

秀色还朝暮,浮云自古今。

石泉惊已跃,会可洗幽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新岭临眺寄连总进士

关势遥临海,峰峦半入云。

烟中独鸟下,潭上杂花熏。

寄远悲春草,登临忆使君。

此时还极目,离思更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榆溪道上

初日在斜溪,山云片片低。

乡愁梦里失,马色望中迷。

涧底凄泉气,岩前遍绿荑。

非关秦塞去,无事候晨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