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应节偏干吕,亭亭在紫氛。
缀空初布影,捧日已成文。
结盖祥光迥,为楼翠色分。
还同起封上,更似出横汾。
作瑞来藩国,呈形表圣君。
裴回如有托,谁道比闲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宫殿图景,充满了祥瑞和神圣的气息。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座高耸入云的楼台,其形态与天地相连,彰显着皇权的巍峨不凡。
“应节偏干吕,亭亭在紫氛。”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应节”指的是建筑物的高大与雄伟,与节气相呼应;“偏干吕”则形容其拔地而起,如同天柱一般支撑着苍穹;“亭亭在紫氛”中,“亭亭”表达了楼台之美丽和神秘,而“紫氛”则是对云气的一种比喻,暗示这些建筑物超越尘世,与天界相连。
接下来的“缀空初布影,捧日已成文。”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楼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缀空”形容楼台如同缀在空中,而“初布影”则是指楼台投射到大地上的影子,似乎是在诉说这一切都是刚刚发生的;“捧日已成文”中的“捧日”指的是楼台似乎能够接触到太阳,而“已成文”则暗示了这些建筑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第三句“结盖祥光迥,為樓翠色分。”中,“结盖”形容建筑物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璀璨夺目;“祥光迥”则是对其光辉灿烂的一种描绘,而“為樓翠色分”则表明这种光彩不仅属于楼台自身,也为周遭的环境增添了一抹翠绿。
“还同起封上,更似出横汾。”此处,“还同起封上”可能是在形容建筑物的某些部分如同古代帝王的印章一样,代表着权威和庄严;“更似出横汾”则是一种比喻,暗示这些楼台如同地平线上的山峰一般拔地而起。
最后,“作瑞来藩国,呈形表圣君。”中,“作瑞来藩国”意味着这样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种祥瑞的象征,为国家带来了福祉;“呈形表圣君”则是指这些楼台的建造和存在,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帝王的圣明和德政。
整首诗通过对宫殿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妙境界,同时也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不详
孤城向夕原,春入景初暄。
绿树低官舍,青山在县门。
楼台疑结蜃,枕席更闻猿。
客路何曾定,栖迟欲断魂。
清晓意未惬,捲帘时一吟。
槛虚花气密,地暖竹声深。
秀色还朝暮,浮云自古今。
石泉惊已跃,会可洗幽心。
关势遥临海,峰峦半入云。
烟中独鸟下,潭上杂花熏。
寄远悲春草,登临忆使君。
此时还极目,离思更纷纷。
初日在斜溪,山云片片低。
乡愁梦里失,马色望中迷。
涧底凄泉气,岩前遍绿荑。
非关秦塞去,无事候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