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书八首(其一)

长安春雪消,天地一清润。

墙东风霜蘖,新叶如奋迅。

老怀轻岁月,荣谢置不问。

平生儿女心,乘间亦斗进。

微芳触鼻界,春意满方寸。

却嫌一瓶钵,事与花不应。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安的春雪已经消融,天地间显得清新滋润。
春天的东风吹过,墙头的霜枝上新生出嫩叶,仿佛充满活力。
年迈的心境中,对时光的流逝不再忧虑,荣枯盛衰都不再关心。
平日里的儿女情长,在这春光中也忍不住涌动起来。
淡淡的花香触动鼻尖,春天的气息充盈在内心。
却觉得一壶一钵的生活与繁花盛开的季节不太相称。

注释

长安:古都名,这里指唐朝的首都。
清润:清新湿润。
东风:春风。
蘖:植物新芽。
奋迅:快速生长的样子。
老怀:老去的心情。
荣谢:指事物的兴盛和衰落。
儿女心:指人的感情,特别是儿女之情。
方寸:指人心或内心。
一瓶钵:简朴的生活方式,象征简单生活。
事与花不应: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与春天的繁花盛开不协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长安春雪消融后的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轻松岁月的怀念和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

"长安春雪消,天地一清润"两句,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画面。这里的“长安”指的是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而“春雪消”则是对春日景象的生动描绘,表明大自然已经摆脱了冬日的严寒,进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季节。

"墙东风霜蘖,新叶如奋迅"进一步深化了春天的意象。诗人观察到墙角的细微之处,风中带着残留的霜气,而新长出的树叶却像箭一般尖锐有力,生动地展示了生命力的蓬勃发展。

接下来的"老怀轻岁月,荣谢置不问"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和对功名利禄的超然。诗人已经步入晚年,对往昔时光持有一种淡泊的心态,对于世俗的荣耀和恩惠则选择性地忽略。

"平生儿女心,乘间亦斗进"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小确幸的享受。即使是在平凡的日子里,诗人也能感受到那种如同儿女间争执般的情感纠葛,这种温馨而又微妙的情愫。

"微芳触鼻界,春意满方寸"描绘了春天气息中散发出的细微花香和春意的充盈。诗人通过对这种细腻情感的捕捉,展现出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

最后一句"却嫌一瓶钵,事与花不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欲和精神追求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这里的“一瓶钵”可能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用来盛放花朵的容器,而“事与花不应”则是诗人对现实世界与自然美好之间不相匹配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热爱,以及他对生活、亲情、功名等多重主题的独到思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神功盛德诗(其二)于皇

于皇武王,帝锡其猷。克奋神武,应天之求。

维眷乃顾,申命用休。狱讼讴歌,旁来不谋。

高视虞夏,嗣于有周。蠢尔小腆,昧天之灵。

弗念厥显,首干我经。龙旂东指,淮海惟清。

西狩三城,泽潞以平。

皇皇天声,如雷如霆,罔不震惊。

偏师四指,露檄旁招。负固衔璧,知几造朝。

凌江绝岭,曾不崇朝。蜀道失险,关烽聿销。

恢恢皇纲,周汉之后。唐嗣不武,实弛其纽。

自我维之,律此群丑。式相上帝,以奠九有。

形式: 四言诗

春日杂兴四首(其三)

客从远方来,遗我昭华管。

吹之幻人心,异境生虚窾。

磝磝青嶂横,决决春流满。

马蹄交狭斜,车毂错平坦。

士女竞芳辰,禽鱼荫修笴。

依微认涕笑,凌沉见纤短。

停吹欻泯灭,耽耽复空馆。

灵物信所直,顾恨知音罕。

形式: 古风 押[旱]韵

春日杂诗六首(其五)

三月行复至,青春坐侵寻。

飞花去寂寂,新叶来骎骎。

白日照芳草,荒园乱鸣禽。

朱颜任自老,安事累吾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春日杂诗六首(其二)

东风入我园,落落如急霰。

感之复携酒,抚树为三叹。

离离墙间草,满地不可践。

阴阳本无情,荣谢欲谁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