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的《送比部史应之使还入京》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以及友人归途中的景象,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想见燕京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前往的京城的想象与期待,预示着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憧憬。接着,“秋风随马归”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友人在秋风中策马归京的画面,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友人行程的顺利与归家的喜悦。
“朝端须奉复,即位待光辉”两句,借友人归京之际,暗示朝廷的荣光与友人的地位,表达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祝福与期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于官员升迁的重视与礼遇。
“入省名应盛,趋班影乍稀”则进一步描绘了友人进入官府后的场景,通过“名应盛”表达了友人声望的提升,“趋班影乍稀”则形象地表现了官场的繁忙与秩序,同时也暗示了友人作为新晋官员在官场中的位置与影响。
最后,“鄙夫何所慕,之子振音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与敬仰之情。“鄙夫”自谦之词,表明诗人虽非高位,但内心仍对友人的成就感到自豪与向往。“之子振音徽”则是对友人才华与影响力的赞美,意指友人不仅在官场上有所建树,在个人品德与才能上也令人钦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归京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官场、个人成长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