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雪中归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景的静谧与寒冷,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撩乱云中半掩扉,忍寒冲雪晚同归”,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云雾缭绕中,半掩的门户显得格外宁静,而诗人与友人顶着严寒,穿越纷飞的大雪一同归来,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体现了友情的深厚。
颔联“回溪尚有多人渡,过岭都无一鸟飞”,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象。回溪边还有行人渡水,显示出尽管天气恶劣,生活依然在继续;而越过山岭后,连一只鸟儿都没有,营造出一种空旷寂静的氛围,强化了冬日雪后的冷清。
颈联“木叶风声听去别,芦花月色看来非”,转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风吹过树梢,发出不同于往常的声音,芦花在月光下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这些细节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
尾联“普贤大士修何行,不与群生愿少违”,诗人在此处借用了佛教中的普贤菩萨,表达了对修行者行为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和谐共处、顺应自然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中归途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的融合,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