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青山四顾似环滁,千载荒城百战余。
问路罢兵台下去,邑人能说蔺相如。
这首明代诗人程本立的《过渑池问路于叟》以渑池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诗中“青山四顾似环滁”一句,以青山环绕,仿佛环绕整个滁州,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千载荒城百战余”则将时间的跨度拉长,暗示了渑池作为战场遗址的历史厚重感。
“问路罢兵台下去”一句,点出了诗人探访罢兵台的情景,罢兵台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和平的象征意义。最后,“邑人能说蔺相如”一句,巧妙地将渑池与战国时期的蔺相如联系起来,通过邑人的讲述,引出了蔺相如的智勇故事,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对和平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气息的佳作。
不详
蜀关秦岭路初分,迭嶂层厓日易曛。
飞栈下临千尺涧,行人上出半山云。
高堂烟雾曾贪画,险道风湍却厌闻。
万里敢辞筋力尽,捐躯未足报吾君。
城门人迹没蒿莱,城上青山四面开。
土物只看鹦鹉卖,邑人空说凤凰来。
三年簿领心如水,十岁儿童瘿似杯。
赋得诗成写厓石,欲留姓字刻苍苔。
山川良是昔人非,马上兴怀驻夕晖。
汉贼未平诸葛死,韩仇已报子房归。
君臣会合时难得,忠义分明事或违。
千古悠悠何限意,诗成不觉雨沾衣。
涉水复涉水,登山复登山。
行行不计程,日日山水间。
及兹五丁峡,蜀道方险艰。
水多洪涛恶,山有乱石顽。
梁摧乃能渡,梯绝无由攀。
我马毛已焦,我仆力已孱。
岂因筋骨劳,而使涕泪潸。
幽林好鸟鸣,听之心自闲。
西南六诏地,此去何时还。
斯须敢忘君,咫尺不违颜。
愿承风八翼,直上天九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