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观梅

春雪欲垂地,春水縠纹浮。

乱山无人到,梅花供客愁。

轻风侧乌帽,韶序欺白头。

攀条记旧赏,嗅蕊悲前游。

斜日忽反照,烟华风际流。

已叹繁华盛,俄观青荫稠。

沉吟两京路,恻怅濒汉洲。

尚想万玉妃,清樽交献酬。

天涯叹憔悴,览物空夷犹。

饮罢不能赋,临风三叹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春雪即将覆盖地面,春水泛起细纹如縠。
乱山之中人迹罕至,只有梅花陪伴着旅人的忧愁。
微风吹过,轻轻掀起我的乌帽,美好的时节似乎在嘲笑我已老。
我攀枝回忆往昔的赏花之乐,闻花香而感伤过去的游历。
夕阳忽然反射出光芒,烟霞在风中飘散。
感叹过繁华已逝,眼前却只见浓密的绿荫。
沉思在京都与长安的路上,心中充满哀伤临近汉水边。
仍怀念那位万玉般的贵妃,想象着她曾举杯共饮的情景。
身处天涯,感叹自己形容憔悴,面对美景也只剩惆怅。
喝完酒后无法再作诗,只能对着风声三叹罢了。

注释

垂地:覆盖地面。
縠纹:像縠纹的波纹。
乱山:杂乱的山峦。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乌帽:黑色的帽子。
韶序:美好的季节。
清樽:清酒的杯子。
憔悴:形容人面容瘦弱、精神疲惫。
夷犹:犹豫不决或心神不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雪花与梅花交织的美丽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哀愁。开篇“春雪欲垂地,春水縠纹浮”两句,将自然景象描写得生动传神,展现了早春雪花与清泉交相辉映的奇妙景致。

接着,“乱山无人到,梅花供客愁”表达了诗人在人迹罕至的乱山中独赏梅花所生的感慨。梅花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这里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怀。

“轻风侧乌帽,韶序欺白头”两句,则通过描写春风轻拂乌帽,以及韶乐悠扬中掩饰了头上的斑白,隐喻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诗人似乎在感慨生命的短暂与年华的易逝。

“攀条记旧赏,嗅蕊悲前游”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景象的追忆,以及面对梅花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回味,也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斜日忽反照,烟华风际流”两句,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外光线与春日烟雾交织的景象,增添了一份柔和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情调。

诗人在“已叹繁华盛,俄观青荫稠”中,对比了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平淡,表达出对逝去繁华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时的心境。

“沉吟两京路,恻怅濒汉洲”则是诗人心怀故国,思念那边的风景和往事。这里的“两京”和“濒汉洲”,都可能是指代远方的地方,表达了对远离家乡、亲朋好友之处的深切思念。

在“尚想万玉妃,清樽交献酬”中,诗人似乎又回到了历史的长河,怀念着古代的美好传说。这里的“万玉妃”,可能是指代某个皇帝的贵妃,而“清樽交献酬”则是在描述一场宴席上的和谐气氛。

最后,“天涯叹憔悴,览物空夷犹。饮罢不能赋,临风三叹休”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以及面对自然之美时内心的深沉与无奈。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象的赞赏,更是对生命、时光和情感流逝的一种沉思。

整首诗通过对春雪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将池僧舍东轩晓起

兹轩临绝顶,远与前山平。

睡起月初上,冷冷晓风清。

暗岭跃飞雷,白云出疏星。

四顾莽不辨,惟闻候虫鸣。

居人正酣寝,我已事晨征。

思妇闺中意,游子天外情。

策羸取微径,羁梦何由成。

形式: 古风

将至临安途中偶成呈表叔陈给事去非

末契托外亲,夙昔承顾盼。

邓鄙听论诗,房陵共遭乱。

苍黄南山路,大雪将没骭。

事定访田家,山花已如霰。

燃薪代灯烛,新诗仰华绚。

雨馀登近岭,春晴集两涧。

彷佛纸坊山,泉石眼中见。

形影一东西,音声阻河县。

驽骀自拘挛,鸿鹄谢羁绊。

俄瞻九天上,更觉斯文焕。

鄙贱集亹深,十年两遭难。

稠重荷顾存,凡庸辱推荐。

穷途感一饭,况此膺深眷。

门墙行欲近,仰止极昏旦。

馀生不自意,复得亲谈宴。

存没割中肠,申章泪滂溅。

形式: 古风

将请乡郡作

本初休车骑,陶令归田园。

憧憧天壤间,何人无一廛。

惟我若断梗,漂流浙江边。

牵丝始立岁,屏处知命年。

虚恬因势使,憔悴仍化迁。

愧无杨仆功,居不外汉关。

又非稚季侠,徒使墙垣穿。

欲收衰病身,迤逦还故山。

风波渺万里,欲去无由缘。

愿窃刺史符,一临江汉壖。

敢同昼绣归,仅比辽鹤翻。

送老得三径,奉亲归九原。

如斯志愿毕,天恩真满泉。

所祈造物心,俯徇人欲偏。

决策在今岁,无令辜愿言。

形式: 古风

春馀

春馀白发日萧萧,无复当年湖海豪。

为吏应须长孙子,裁诗要及九牛腰。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