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中秋

此行不负中秋夜,采石江头醉及晨。

独御凉风寻古迹,惊看明月照今人。

诗骚寂寞虽云久,光景推移岂解陈。

却怪悲鸣营度处,笔端何事竟无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今晚我不负这中秋良宵,在采石矶江边一直喝到天明。
独自迎着凉风探寻古迹,惊讶地看见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今人。
虽然《诗经》和《楚辞》的辉煌已显得寂寞久远,但时光流转,怎会停滞不前。
我却奇怪,为何在那些悲伤哀鸣的场景中,笔下竟然失去了神韵。

注释

此行:今晚。
不负:不辜负。
中秋夜:中秋节夜晚。
采石江头:采石矶江边。
醉及晨:喝到天亮。
独御:独自面对。
凉风:秋风。
寻古迹:寻找古迹。
惊看:惊讶地看到。
明月:明亮的月亮。
照今人:照亮现代人。
诗骚:指《诗经》和《楚辞》。
寂寞:寂寞、冷清。
云久:已经很久。
光景:时光。
推移:流逝。
岂解陈:怎能停止。
悲鸣:悲伤的鸣叫。
营度处:哀伤的场景。
笔端:笔下。
无神:失去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与之所作的《己亥中秋》,通过对中秋夜的描绘和自我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首句“此行不负中秋夜”表达了诗人对此次出行能在中秋佳节中感受到美好时光的满足。接下来,“采石江头醉及晨”写他在江边畅饮直至天明,透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

“独御凉风寻古迹”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秋风中游历古迹的场景,寓含着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的亲近。“惊看明月照今人”则借明亮的月光,寓意时间流转,古今同照,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骚寂寞虽云久,光景推移岂解陈”引用了屈原和楚辞的传统,感叹诗歌艺术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其精神内涵不会因时光流逝而陈旧。最后两句“却怪悲鸣营度处,笔端何事竟无神”,诗人自责在面对生活变迁时,未能在诗文中充分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力量,流露出对自己创作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中秋夜为背景,融合个人经历与历史感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宋诗的意境深远和情感真挚。

收录诗词(96)

罗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感

设险重门未足凭,民心应自有长城。

朝廷休戚视田野,宗社存亡非甲兵。

气实精神宁敝竭,本枯枝叶可敷荣。

古人经理先观势,两臂于韩孰重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凤凰台闲眺台前瞰军垒有感而赋

秋风携野客,杖屦凤凰台。

忍见貔貅戍,更闻鸿雁来。

时方忧大厦,世岂乏良才。

何日览辉至,龙文载九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文到

简编香外雨瓢翻,翰墨场中春日暄。

文到工时疑有助,道逢极处本无言。

当年谁可辈任昉,后世人方怪屈原。

勿谓词章真小技,精粗徼妙岂殊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此悟

遑遑偶偶亦堪悲,桀死尧生毕竟齐。

空羡驼峰烹翠釜,漫思鲈脍拌金齑。

荣华代谢看荆棘,今古推迁望涧溪。

造化密移于此悟,长歌拾穗任天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