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

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

压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

骤去无遗恨,幽栖已遍寻。

峨眉不可到,高处望千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品茶激发了诗的灵感,每一次小杯中都蕴含着一句诗。
甘蔗榨出的清甜冷饮,如同雨后荔枝的滋味深深吸引。
突然离去没有遗憾,已经寻找过所有幽静之地。
虽然无法亲临峨眉山,但在此高处仍能眺望千重峰峦。

注释

茶兴:品茶时的兴致。
诗心:创作诗歌的心情。
一瓯:一小杯。
一吟:一句诗。
压春:春天榨取。
甘蔗冷:甘蔗汁的清凉。
喧雨荔枝:雨后的新鲜荔枝。
深:浓郁。
骤去:突然离开。
遗恨:遗憾。
幽栖:隐居或宁静的住所。
遍寻:到处寻找。
峨眉:峨眉山。
不可到:不能到达。
高处:高高的地方。
千岑:千座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心境和感受。开篇“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表达了诗人在品茶的过程中,茶香引发了他内心的诗意,仿佛每一口茶都能激发出一个吟咏的旋律。这不仅是对茶的欣赏,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接着“压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则描绘了自然景象。甘蔗(甜菜)在春天生长,而这里说它“冷”,可能是因为在雨中显得格外清新;而“喧雨荔枝深”则是对一种环境的细腻刻画,仿佛可以听到雨声中的每一个细节,荔枝(菠萝)生长在这样的氛围中显得尤为深邃。

“骤去无遗恨,幽栖已遍寻”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现实生活的一种释然。尽管过去有许多急促离别,但现在的心境已经没有遗留的忧伤;而“幽栖”指的是隐居或深居,这里说“已遍寻”,可能是指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安宁,已经无所不至。

最后两句“峨眉不可到,高处望千岑”则是一种超脱与向往。峨眉山为中国著名的山峰之一,这里说“不可到”,可能是因为它的高大或者诗人自己的局限,但这种说法又带有一种渴望和神秘感;而“高处望千岑”则表达了诗人在高处眺望,心向往着那些遥远的山峰,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也是对大自然无尽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位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与心灵世界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留题汾上旧居

乡园一别五年归,回首人间总祸机。

尚胜邻翁常寂寞,敢嫌裘马未轻肥。

尘颜不见应消落,庭树曾栽已合围。

难说累牵还却去,可怜榆柳尚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监郡犍为舟中寓题寄同舍

一寝闲身万事空,任天教作假文翁。

旗穿岛树孤舟上,家在山亭每日中。

叠果盘飧丹橘地,若花床席早梅风。

佳期说尽君应笑,刘表尊前且不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通仙洞

高龛险欲催,百尺洞门开。

白日仙何在,清风客暂来。

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

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寄李频

长安千万蹊,迷者自多迷。

直性身难达,良时日易低。

环檐消旧雪,晴气满春泥。

那得同君去,逢峰苦爱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