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万生下第还吴

直道多不偶,美才应息机。

灞陵春欲暮,云海独言归。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正直的道路常常难以遇到知己,美好的才能应该放弃世俗的机心。
春天的灞陵即将逝去,我独自在云海中说着归乡的话。
长期在外做客,头发已白,回家时感叹自己仍是平民百姓。
如果能回味起家乡的莼羹,我真惭愧自己要隐居柴扉之中。

注释

直道:正直的道路。
偶:相遇。
美才:美好的才能。
息机:放弃世俗的机心。
灞陵:古代地名,位于长安附近。
暮:傍晚。
云海:形容辽阔的天空。
独言归:独自谈论归乡之事。
为客:长期在外做客。
白首:头发变白,指年老。
嗟:感叹。
布衣:平民百姓。
莼羹:一种以莼菜制成的羹,象征家乡的美食。
若可忆:如果值得回忆。
惭:感到惭愧。
掩柴扉:关闭柴门,表示隐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名为《赠万生下第还吴》。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赞美其文学才华的诗句。

“直道多不偶”一句,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理念相投却又难得遇合的感慨。“美才应息机”则是对友人文学才能的高度评价,意味着他的文采如同精妙的机械装置,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

“灞陵春欲暮”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景象,诗人在这个季节的尾声中感到孤独和无奈。接着,“云海独言归”,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壮阔云海,只身一人返回家乡的心境。

“为客成白首”一句,通过时间流逝使头发变白来形象地表达了长期漂泊他乡的辛酸。而“入门嗟布衣”,则是对归来的诗人穿着粗糙之物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平淡甚至贫寒的生活状态。

最后,“莼羹若可忆”和“惭出掩柴扉”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难以忘怀的心情,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无奈与避世之举。这里的“莼羹”,古代常用来比喻友情或亲情的深厚,通过掩柴扉这一行为,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心灵上的逃避。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更蕴含着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赠韦司直

闻君感叹二毛初,旧友相依万里馀。

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

客来吴地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

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

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

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虽为感恩者,竟是思归客。

流落荆巫间,裴回故乡隔。

离筵对祠宇,洒酒暮天碧。

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

形式: 古风

假守昭平郡,当门桂水清。

海遥稀蚌迹,峡近足滩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