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已十日,聊复资一浴。

我发不满梳,安得别置沐。

浴暖连头浇,快哉如出谷。

我生本离垢,妄念即桎梏。

外物强扶持,何异雨中竹。

亦不无雨愧,亦不有雨足。

森森自然往,无荣亦无辱。

振衣步空庭,又见黄粱熟。

进退葵何从,晨羞讵宜缓。

叩齿感苋史,虚心岂鱼贯。

乃知抱关者,俯首固非懦。

烈日下严霜,杯水沃炽炭。

物理自回旋,何方即吾馆。

年来老顿逼,四月未觉煖。

勉力更无念,已矣见此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浴》。诗中描绘了诗人长时间静坐之后,决定沐浴以舒缓身心的过程。通过沐浴的感受,诗人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

首句“静坐已十日,聊复资一浴”,点明了诗人长时间静坐后,决定沐浴以放松身心。接着,“我发不满梳,安得别置沐”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无奈,暗示了他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心愿。

“浴暖连头浇,快哉如出谷”描述了沐浴时的舒适感受,仿佛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新生。诗人进一步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生本离垢,妄念即桎梏”,认为自己原本清白,但被世俗杂念所困,如同被枷锁束缚。

“外物强扶持,何异雨中竹”比喻外界的扶持如同雨中的竹子,看似坚强,实则脆弱。诗人意识到,过分依赖外在事物,只会让自己更加脆弱不堪。

接下来,“亦不无雨愧,亦不有雨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既不因遭遇困难而感到羞愧,也不因获得满足而自满,展现出一种平和的心态。

“森森自然往,无荣亦无辱”强调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平和的生活状态,无论荣辱,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振衣步空庭,又见黄粱熟”描绘了诗人沐浴后的场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最后,“进退葵何从,晨羞讵宜缓”、“叩齿感苋史,虚心岂鱼贯”、“乃知抱关者,俯首固非懦”、“烈日下严霜,杯水沃炽炭”等句子,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我、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第六郭将求诗久未暇今以寄之

乌延一挥手,岁月如奔流。

谁知头半白,重见须双虬。

面冷庞一铁,气雄吞九州。

门庭外虽设,毫发终无留。

此时可见者,如君实难求。

人固不易亲,而我独见酬。

半年话畴昔,论极非谬悠。

但云置是事,可质为冥幽。

功名本何为,入手如上钩。

我每壮其言,心肯屡回头。

别来已七月,怅望逾三秋。

近闻复来此,只尺不相投。

元戎奉天讨,知与造化谋。

化城两驰突,直控咽与喉。

乂斩万馀级,少快姑暂休。

此锐且就养,彼生岂容偷。

君谓乃吾射,含笑缠臂鞲。

今秋取天祁,明年入兴州。

遂复都护府,再见万里游。

汾阳异世勋,子政如缀旒。

未或便相袭,且作仲升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灵台尉徐舜举

灵台右鹑首,南北两山间。

我来春未几,红叶绕斑斑。

与君早相求,携手问两山。

折花饮清泉,共此一日閒。

君才真健敏,诗句如芝兰。

娟好秀且静,馥郁若可餐。

形式: 古风

赦到后雨遂大作

昨夜闻有赦,今朝遂得雨。

天泽随君恩,一洒遍寰宇。

彼玩尚逋诛,吾土久未还。

皇灵实神谋,剪复笑谈间。

峥嵘若化城,扫荡如破竹。

开田一百里,得土千万族。

不雨三四月,垄亩犹烧畬。

祷祈略无应,居哭行叹嗟。

岂知有此待,城就师振旅。

上不辍板筑,下不妨野处。

秋种盖未晚,及此壮者归。

欢呼各著业,卖刀买耕犁。

山头夜叱牛,山下妇亦斸。

老稚旦出耘,勤劳莫归宿。

待我土尽垦,俟尔日有馀。

归来笑相向,共乐生无虞。

又闻赦书中,逋欠皆除免。

更放一年租,其细及移变。

天公固爱我,吾君岂违天。

乃知父子间,事事必关连。

野人语可书,使我喜不寐。

谁谓彼无知,况欲迷向背。

我歌本民言,未愧中兴诗。

闻者足以戒,可是辙趋时。

形式: 古风

端午睡起和韵

岂复记佳节,饱食睡亭午。

虽不负此身,倦听亦良苦。

念初入此门,只作十日数。

那知如忍炎,倏尔到角黍。

本非来质秦,盖异行怨楚。

端为城旦拘,独与缧绁语。

深坑偶未埋,大镬仅逃煮。

净持诸愿力,妙地叩初祖。

会当纵奔鹿,遂与搏猛虎。

蹇余愧平生,何适非龃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