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应嫌兵食犯民秋,自裹乾糇系马头。
寇遁人还烟灶畔,饥童争拾异乡麰。
这首诗描绘了郑抚夷兄弟平定茶山贼寇后的情景,展现了战后的恢复与和平景象。
首句“应嫌兵食犯民秋”,表达了对战争中军队消耗民粮的担忧,暗示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次句“自裹乾糇系马头”,描述了军队自行携带干粮,显示出战事的紧迫和军队的纪律严明。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军队的自我约束。
接下来,“寇遁人还烟灶畔”描绘了贼寇逃离后,人们返回家园重建生活的场景,烟火缭绕象征着生活的复苏与希望。最后一句“饥童争拾异乡麰”,则以儿童争抢异乡的麦子为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战后人们急于恢复生产、改善生活的迫切心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当地粮食资源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社会恢复过程,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重建的决心。
不详
薄暮缘山麓,凄酸独对公。
忠魂望曷极,块肉远成空。
雀乱荒烟冷,碑危野草丰。
邮亭暗月夜,马骨尚嘶风。
峰回翠叠对江天,木末凭阑意渺然。
千尺阴松盘鹤盖,一声清磬起龙眠。
道人唾落九天玉,学士毫挥万斛泉。
高赋合推仙圣手,风骚还许俗为缘。
岳灵抽东臂,龙虬迸其鏬。
聱牙函寒湫,一啸悬珠泻。
何代割云棱,翼然探奇藉。
古甍盖碧流,细练舒虹架。
四坐水晶盘,河道折飞斝。
接应万峰青,顾盼烟云下。
江左昔风流,褉修鸣琴暇。
眷言陟山阿,蒿目怅耕稼。
玉乳沸松涛,珠咳絪兰麝。
摩厓恣幽寻,寒绡垂日夜。
老佛冷空山,趺坐观不舍。
如何新素娥,长把银钩卸。
流览对澄江,玄晖真脍炙。
月黑闻人语,灯火荒村外。
沿溪理轻策,归路山向背。
苍茫屡相共,竹树森以荟。
郁纡历已尽,依然烟霭内。
回记所来时,潺湲声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