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仁近之姑苏别后奉寄

诗眼到姑苏,今愁古恨俱。

台惊吴后鹿,江问汉时鲈。

矫夺风应息,怀襄气未苏。

梅边早回首,飞鹤望林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从诗眼出发,直抵姑苏城,今朝的忧虑与古往的遗憾交织。
站在高台上,想起吴王后追赶的白鹿,江水似乎在询问汉代的鲈鱼故事。
强健的志向仿佛因风平浪静而暂时止息,胸怀壮志仍未完全恢复。
在梅花盛开的地方早早回头,期待着如飞鹤一般自由的林逋生活。

注释

诗眼:诗歌的焦点或关键。
苏:恢复,苏醒。
俱:一起,都。
台:高台,此处可能指历史遗迹。
鹿:白鹿,象征祥瑞或隐逸。
矫:矫健,强壮。
息:停止,消歇。
怀襄:胸怀壮志,形容志向远大。
回首:回头看,回顾。
飞鹤:象征自由和高洁。
林逋:北宋诗人,以隐居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仇仁近之姑苏别后奉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

“眼到姑苏,今愁古恨俱。”这里,“姑苏”指的是江南的一个地方,即今天的苏州。诗人提到这个地方时,不仅是地理上的亲近,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触动。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流逝,古代的恨事与现代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愁绪。

“台惊吴后鹿,江问汉时鲈。”这两句通过历史事件来强化对过去的回忆。诗人提到的是古代吴国的一位后妃,她曾在姑苏的台上惊吓到了鹿,这个意象既美丽又充满了忧伤。而“江问汉时鲈”则是借用古人对鱼跃浪花的情景来表达诗人对过去的追问和怀念。这里的“鲈”是一种鱼,形容它跃出水面,既是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寓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平静。

“矫夺风应息,怀襄气未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矫夺”一词用来形容风的轻柔而又带有力量,这里的“风应息”则是说这种力量在缓和中得到释放。同时,“怀襄气未苏”表明尽管外界的风已经平息,但诗人内心的忧伤仍然没有得到缓解。

“梅边早回首,飞鹤望林逋。”在这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梅花盛开之际,诗人提醒自己要及时回头,这里的“早”字表达了时间的紧迫和情感上的急切。而“飞鹤望林逋”则是通过高远飞翔的鹤来表达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传递了一种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的复杂。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同时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无奈。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仇仁近母邢夫人挽诗

慈颜才一识,近获拜书楼。

忽化金棺火,应添石室筹。

乡邻传阃范,吊祭尽儒流。

令子今和靖,诗名甲此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以桐江旧诗十五卷呈范君泽

人品悬知大不同,一丝羞见钓台风。

七年假守如虚叟,万首新诗似放翁。

贷死偶馀吟鬓白,每生犹想战尘红。

范侯胸次秋天碧,好借宽閒翼断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元夕晴

渐暖风烟添软媚,新晴草木眩光晶。

天回地转春犹在,物是人非意自惊。

晚辈未宜欺老病,早年犹及见升平。

山城旧与钱塘似,灯火笙歌彻五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元日小雨

红垂灯穗倍常明,缓缓晴须作好晴。

著柳春风微有色,催花夜雨细无声。

炉香早起蹒跚拜,杯酒朋来潋滟倾。

一日一诗旧年例,新年一日两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