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不止鲁漕有二诗因次韵(其二)

春日固喜雨,雨多亦可已。若为尚霶?,连月烟浪里。

江湖更瀰漫,不见蒲与苇。

有时漏日光,烘云薄如纸。

欲晴又复阴,何以慰田里。

郁郁不能舒,一坐四五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不断的春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这种天气的复杂情感。开篇“春日固喜雨,雨多亦可已”透露出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承认春雨既有其美好的一面,也有可能过多带来的不便。

然而紧接着的“若为尚霶?,连月烟浪里”则流露出一丝疑惑和迷茫,仿佛在询问这雨是否还将持续更久,甚至让人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模糊。春日的雨水似乎成了隔绝现实世界的一种媒介,让诗人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中。

“江湖更瀰漫,不见蒲与苇”则描绘了一幅因雨而变得迷离的景象,连江湖中的植物也不复可见,给人一种既美丽又有些许孤寂的感觉。这里的“瀰漫”字眼用得甚是恰当,传达出水天一色的柔和与广阔。

接着“有时漏日光,烘云薄如纸”则捕捉到了雨后的那一刻短暂的明媚,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给人以希望,但这种希望又是如此脆弱,如同薄纸一般。

诗人的情感在“欲晴又复阴,何以慰田里”这句中达到了高潮。面对不断变幻的天气,诗人心中的忧虑和无奈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反思,也是对生活和命运的一种深刻体会。

最后“郁郁不能舒,一坐四五起”则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无法将自己的情绪完全释放出来,只能在静坐中寻找一丝片刻的心灵慰藉,而这种尝试也只是短暂的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生体验,是宋代词人吴芾对自然与人心的精妙刻画。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春雨不止鲁漕有二诗因次韵(其一)

青春能几何,况已过寒食。

此时对东风,一日亦可惜。

正好倒清尊,呼妇戛鸣瑟。

胡不少自宽,兀坐有忧色。

一春雨已多,连日风更力。

安得补天漏,坐待江月白。

形式: 古风

癸巳岁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济艰食因成三十韵以纪之

吾家谓侄非常儿,自幼读书尝下帷。

平居事母尽孝道,力供子职曾无违。

辛勤农亩三十载,顿立门户成家肥。

耻同流俗事骄吝,好贤乐业常怡怡。

闻人急难如在己,见义踊跃无不为。

造桥砌路未为德,折券释逋未足奇。

究其存心用意处,尤在邑人艰食时。

此邑山多土田少,民贫自昔难支持。

其间岁收数百斛,已为富室他可知。

况复今年苦亢旱,州里远近咸告饥。

田畴弥望总如燎,细民未免俱流移。

纵使人能保常产,亦复有甑无米炊。

虽幸朝家行赈济,正恐未能遍群黎。

往往倾村走山谷,荷锄掘地寻蕨萁。

取根为粉虽可饱,食之既久人亦羸。

春来必至生疫疠,死填沟壑夫何疑。

吾侄见之轸忧恻,首议倡率输家赀。

既捐青蚨二百万,犹恨籴贵难疗饥。

庾中仅存二千石,一旦倾倒尽散之。

此心但欲济邻里,身外浮名非所希。

吁嗟薄俗务贪鄙,计较升斗争刀锥。

徒知富有可润屋,岂虑人怨亲戚离。

有如吾侄为此举,吾乡自古应亦稀。

小惠所施固未博,风义自足洗浇漓。

傥使人人皆若尔,千里岂复忧馁时。

第愿吾侄广此意,所为尽从今日推。

阴功在人天心报,会俾尔寿膺繁禧。

梓里遗芳传未艾,世有子孙攀桂枝。

岂惟同里共歆艳,亦使吾侄增光辉。

老夫无以示旌劝,聊为吾侄题此诗。

形式: 古风

送朱彦聪和韵

伤时已老壮夫颜,可使分携一日间。

细细梅花薰别酒,依依寒日淡前山。

由来世上知音少,况是人生会面难。

他日诗成能念我,寄来莫放驿筒闲。

形式: 七言律诗

送春有感

物物俱有情,情尤钟我辈。

况复病且衰,白发不相贷。

今日送残春,倍觉生感慨。

正恐明年春,此身不复在。

忆昔少年时,逢春便倾盖。

五十六年中,相亲复相爱。

春虽自天来,祇在花丛内。

常忧地不宽,栽花容有碍。

买山敢论钱,惟恐力不逮。

花开即欲看,花好还须戴。

诗必为花吟,酒必与花对。

醉则卧花间,岂事形骸外。

醒复绕花行,视之过粉黛。

从人笑我狂,我作童儿态。

自云尽此身,与春长相会。

人事苦相争,花谢春亦退。

我欲苦留春,春去不少待。

为春搅离肠,寝食俱忘废。

悲来不可禁,未免歌慷慨。

我当保馀龄,相见犹可再。

若或径溘然,遂成永分背。

愿春略踌躇,一樽容我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