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渴望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士人形象。首联“爱山无术住家贫,晚曳长裾傍主人”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性格,他虽家境贫寒,却对山林有着深深的热爱,晚年的时光在依附于他人中度过,流露出一种无奈与不甘。
颔联“七十老亲抛菽水,二千长路逐风尘”进一步展示了这位士人的牺牲与追求,为了年迈的双亲,不得不抛下照顾他们的责任,踏上遥远的旅程,追寻心中的理想与自由,体现了他对亲情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瞻云望月怀三径,种药移花嗟一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当前处境的感慨。他仰望天空,怀念着隐居的田园生活,种植草药,移栽花朵,感叹着一年春光的短暂,流露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尾联“援笔谩题形语影,及时收取自由身”以诗人的行动结束全诗,他拿起笔,随意地书写着内心的感受,仿佛在与自己的影子对话,表达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一句“及时收取自由身”,直白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尽快摆脱束缚,获得心灵自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在社会压力与个人追求之间挣扎的复杂心理,以及他们对自然、自由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