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梨山祠

庆源仙李蟠根大,形寄丛梨肖像真。

畏垒一方尸祝地,桐乡千古子孙民。

自时厥后来为牧,没世不忘知几人。

正直不应私有祷,但吟歌乐送迎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宋朝刘子寰所作的《题梨山祠》诗,以梨山祠为背景,描绘了祠堂内供奉的仙李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对祭祀活动的庄重态度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句“庆源仙李蟠根大”,以“蟠根大”形容仙李的根部庞大,寓意其根基深厚,象征着仙李的神圣与尊贵。接着“形寄丛梨肖像真”,通过“丛梨”与“肖像真”的对比,强调仙李的形象真实而生动,如同活生生的存在于人间。

“畏垒一方尸祝地,桐乡千古子孙民”两句,将梨山祠所在的地域称为“畏垒”,并将其视为祭祀之地,同时将此地的人民比喻为“桐乡千古子孙民”,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及其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尊重。

“自时厥后来为牧,没世不忘知几人”则进一步阐述了后人的责任与传承,意指从仙李的时代起,后人应继续守护这片土地,铭记先贤的教诲,即使在仙李逝去之后,仍有许多人记得并传承其精神。

最后,“正直不应私有祷,但吟歌乐送迎神”表达了对祭祀活动的正确态度,即不应有私心杂念,而应以正直之心参与,通过吟唱歌曲来迎接和送别神灵,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虔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梨山祠及其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先贤的崇敬与怀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意味。

收录诗词(75)

刘子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当阳玉州城

隐隐层台际混茫,荆关形胜古当阳。

登楼赋里山川在,抱玉岩前堑垒荒。

思绕曲沮流脉脉,望迷平楚入苍苍。

青林渐复升平旧,百里康庄夹绿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当阳道间(其一)

当阳楚名都,畴昔用武国。

山馀磨剑石,陵有拖鎗谷。

自从春秋来,纷纷几蛮触。

霸主争盟会,盗贼逞杀戮。

城郭递锄夷,生灵尽鱼肉。

到今犹荒凉,旷野鬼昼哭。

道途烟火绝,一驿数茅屋。

盛衰相乘除,治乱有反覆。

可怜江汉民,生比牛山木。

灵禽避天风,高士弃周粟。遥望武陵源。

形式: 古风

当阳道间(其二)

陵坡杳杳路如绳,缓逐杨花信马行。

芳树晚馀红点缀,乱山春入翠纵横。

平州废垒八九里,楚子古藏三四茔。

宇宙不能无变灭,世间修饰欲何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稠岩

万里惊呼立画图,拍天云浪拥蓬壶。

洞穿苍壁俄空阔,海入碧虚相有无。

漠漠风帆迷宇宙,离离烟草失江湖。

百年一饷逢真赏,从此沧洲兴转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