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留台吴侍郎新葺菜市小园

解选幽栖地,园居压野开。

清风无近至,双派即同来。

度彴幽人屐,临渠醉客杯。

倒根柽拥岸,初箨笋穿苔。

溪石行堪钓,沙鸥已罢猜。

宵游应更好,长负月徘徊。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选择一个幽静的居所,园子依山而建,与野外相连。
清风并未亲近这里,而是从两侧的溪流中一同吹来。
过桥的隐士穿着木屐,临近水边的醉汉举杯畅饮。
岸边的柽柳倒映水中,新生的竹笋穿过青苔生长。
溪中的石头适合垂钓,沙鸥不再疑虑地飞翔。
夜晚游玩应当更佳,常常在月光下独自漫步。

注释

幽栖:幽静的居所。
园居:园子。
压野:依山而建,与野外相连。
清风:清凉的风。
近至:靠近。
双派:两侧的溪流。
度彴:过桥。
幽人:隐士。
屐:木屐。
临渠:临近水边。
醉客:醉汉。
初箨笋:新生的竹笋。
穿苔:穿过青苔。
猜:疑虑。
宵游:夜晚游玩。
月徘徊:在月光下漫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诗人选择了一处幽静之地,在自然中建立了自己的园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中的“园居压野开”表明诗人的居所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既有田园的宁静,又有野趣的开阔。

“清风无近至,双派即同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这里的“清风”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象征着纯净无邪的生活态度。而“双派即同来”则描绘了两条溪流汇聚的景象,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觉。

诗中的“度彴幽人屐,临渠醉客杯”表现出诗人与自然亲近,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人不仅观察到自然中细小的事物,还能在溪边饮酒,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乐趣。

“倒根柽拥岸,初箨笋穿苔”则是对园中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倒根”可能是一种形态独特的植物,而“初箨笋穿苔”则写出了竹林间新生的竹笋穿透苔藓的生长情状,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接下来的“溪石行堪钓,沙鸥已罢猜”描绘了一种宁静与和谐共存的情景。溪水在岩石间流过,鱼儿跳跃,而岸边的鸥鸟也不再好奇探究,似乎已经适应了这份宁静。

最后,“宵游应更好,长负月徘徊”表达了诗人对夜晚漫步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里的“月徘徊”不仅是对月光下行走的情景描绘,也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回味和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春宿雨

泱漭朝云簇,凄迷暮澍繁。

光生断冰水,色暗夕阳原。

牧㹀随归笠,栖鸡占凿垣。

云辎寒未发,鸿弋暝逾喧。

庭狭坳堂隘,檐高绠溜翻。

泥涂采薪径,烟火纬萧门。

桂偃幽岩盖,兰滋旧畹根。

抚柯兼撷秀,并是忆王孙。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初夏三司直宿

薰序更朱籥,宵弦落翠蓂。

人同散骑直,天与大夫醒。

鞅掌曹留事,羁孤坐刻铭。

整冠谁辨谤,隐几独忘形。

夜色先归树,凉飙欲破棂。

锁扉来叠鼓,卷幔入疏星。

綷羽依枝倦,飞花坠席馨。

忧沈双蝶梦,病学一熊经。

道有支离粟,心无屈曲屏。

汰沙如未及,拟杀著书青。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求遗书

政革秦馀暴,文兴汉德优。

中经虽并集,逸典更旁求。

使节褒遗训,儒林补大猷。

家无藏壁恨,人弭挟书忧。

探穴资遐览,燃藜伫对雠。

因斯流略盛,终古冠缇油。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诏下有感

釐席思贤久,公车下诏新。

金酬燕市骨,蒲裹汉家轮。

署行乡论秀,观光国有宾。

台招能赋客,关识卖符人。

三府催偕计,诸儒待聘珍。

掞天持笔距,连袂照袍银。

丹穴皆来凤,灵渊群跃鳞。

请行多下客,答策有平津。

荣路争高足,孤生最滥巾。

一鸣方及旦,六律肯遗春。

类鹄犹烦刻,成龙不惧真。

纵无清夜诵,犹继壤歌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