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轩治郡政成时,却值王孙庆玉墀。
无吏下乡民点塔,捐田入学士砻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清白家风更课儿。
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的官员在任期内,成功地实现了良好的治理成果,同时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庆祝。诗中“竹轩”指的是官署的代称,而“王孙”则是对高贵身份者的尊称,表明这位官员不仅工作出色,而且还得到了上层的肯定。
“无吏下乡民点塔”一句,说明在这个官员的治理下,社会秩序井然,没有官吏骚扰百姓,而是百姓自发地聚集在塔旁,这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庆祝或宗教活动。同时,“捐田入学士砻碑”则表明这位官员还关注教育事业,通过捐出土地的收入来支持学术研究和修建刻有学术成就的石碑。
“平反阴德堪娱母”一句,可能是在说这位官员不仅在公务上表现优秀,而且私下里也关心家庭,对待母亲十分孝顺。紧接着,“清白家风更课儿”则强调了这位官员保持着清廉的家风,并且教育子女要更加严格地遵循这种家风。
最后两句“见说元宵灯不放,为他百姓惜膏脂”表达的是,这位官员对民众的关怀之心,甚至在传统节日如元宵(即现在的春节)时也不忘记为民众节省蜡烛的燃烧,以此来保护他们的财产。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道德评价,展现了一位理想官员的形象,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成就,而且在个人品行上也值得称赞。
不详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生申维岳咏崧高,孕秀储精岁月多。
盛旦上元开甲子,前朝令节纪中和。
铜符暂剖雄藩印,宝鸭行鸣禁路歌。
天祐名臣锡难老,好将铜狄屡摩挲。
三分辰月一分过,天产真仙积庆多。
西国玉枝家世袭,霸陵铜狄手长摩。
功名本自归谈笑,寿考何劳着咏歌。
行直紫宸清夜宿,共惊莲炬认鸣珂。
南极秋来光烛天,琴堂此夕寿诗仙。
庞公戊子孰小大,寇相中元相后先。
制锦从容才有刃,嚼丹赋咏笔如椽。
交梨火枣君家物,从此蓬莱不计年。
翼戴三朝冕有蝉,归来今作地行仙。
且看宫阙萧何第,未泛江湖范蠡船。
老境已怜周尚父,庆门方似汉韦贤。
一杯仰祝椿松寿,岁岁流觞八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