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登七十二峰阁歌》由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描绘了太湖之畔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人文情感交织的画面。
首先,开篇以“吾闻太湖东注三千水,乾坤纳纳几万里”两句,展现了一幅广阔无垠的自然画卷,太湖的浩瀚与天地的包容性跃然纸上。接着,“东西洞庭天际起,七十二峰如聚蚁”描绘了洞庭湖与七十二峰的雄伟景象,将自然之美与地理之奇巧妙结合。随后,“青天白日飞雪雨”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天气变幻莫测的景象,赋予画面以动态感。
紧接着,“兵尘惨惨满人间,故国何处愁路难”两句,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过渡到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战争与离乱的哀叹,以及对故国的深深怀念。接下来,“五湖多风不可渡,入山魑魅相依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若为化作鸿冥冥,南向峰头结烟雾”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飞翔、远离尘嚣的心愿,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然而,“终焉身重飞不得,展转湖边倚高阁”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诗人最终只能在高阁之上,面对湖光山色,寄托着复杂的情感。
最后,“湖昏阁静百感集,怅望毛公谢乌鹊,嵩高西去寻灵药”几句,通过描绘夜晚湖面的宁静与阁楼的孤独,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毛公和乌鹊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而“嵩高西去寻灵药”则表达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与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