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七十二峰阁歌

吾闻太湖东注三千水,乾坤纳纳几万里。

东西洞庭天际起,七十二峰如聚蚁,青天白日飞雪雨。

兵尘惨惨满人间,故国何处愁路难。

五湖多风不可渡,入山魑魅相依附。

若为化作鸿冥冥,南向峰头结烟雾。

终焉身重飞不得,展转湖边倚高阁。

湖昏阁静百感集,怅望毛公谢乌鹊,嵩高西去寻灵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登七十二峰阁歌》由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描绘了太湖之畔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人文情感交织的画面。

首先,开篇以“吾闻太湖东注三千水,乾坤纳纳几万里”两句,展现了一幅广阔无垠的自然画卷,太湖的浩瀚与天地的包容性跃然纸上。接着,“东西洞庭天际起,七十二峰如聚蚁”描绘了洞庭湖与七十二峰的雄伟景象,将自然之美与地理之奇巧妙结合。随后,“青天白日飞雪雨”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天气变幻莫测的景象,赋予画面以动态感。

紧接着,“兵尘惨惨满人间,故国何处愁路难”两句,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过渡到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战争与离乱的哀叹,以及对故国的深深怀念。接下来,“五湖多风不可渡,入山魑魅相依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若为化作鸿冥冥,南向峰头结烟雾”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飞翔、远离尘嚣的心愿,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然而,“终焉身重飞不得,展转湖边倚高阁”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诗人最终只能在高阁之上,面对湖光山色,寄托着复杂的情感。

最后,“湖昏阁静百感集,怅望毛公谢乌鹊,嵩高西去寻灵药”几句,通过描绘夜晚湖面的宁静与阁楼的孤独,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毛公和乌鹊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而“嵩高西去寻灵药”则表达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与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题望夫石

自君之出西玉门,寒砧夜夜驱离魂。

楼兰未灭君不归,泪眼一注穷昆崙。

自纺自绩孰与存,眼青直到天地昏。

城中少年生情性,一曲离鸾岂堪听。

妾身自是蓝田璧,宁向峰头化为石。

海水屡见成丘山,犹望夫君生入关。

呱呱小儿尚在手,白衣苍狗无不有。

谁家去夫䞉出丑,世上妇人多姓柳。

形式: 古风

黄茅冈和东坡二首(其一)

云龙山下黄茅冈,秋风破帽聊相羊。

徐州太守遗石床,烟花十万皆微茫。

白龙帝乡千里长,有客好事遥相望,高歌不乏太守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黄茅冈和东坡二首(其二)

我醉倚歌千仞冈,一声叱起万石羊。

寒笳数声咽胡床,四山烽火何茫茫。

道路阻绝烟尘长,京华咫尺不可望,小子年来学佯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东征

大风从西来,行子向东去。

黄尘十丈强,没尽伤心树。

匹马追风不受鞭,长安回首思悠然。

城头笳鼓晚来急,村村寡妇当檐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