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其一)明堂

于铄姬后,缔兹合宫。爰宅神明,穆穆王风。

降及后王,以奉土木。彼营于朝,形侈实黩。

今我涖瞻,犹拜文武。念兹草木,且附圣土。

有赫我后,三登五咸。臣愿师周,唯后用鉴。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祝允明所作的《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其一)明堂》,主要描绘了对古代姬后(可能指的是周朝的后妃)在明堂(古代祭祀和决策的重要场所)的赞美与反思。诗中首先赞扬了姬后的神圣地位和王室的威仪,她在此地主持祭祀,体现了庄重的王风。然而,诗人也暗示了后王时期某些奢侈的营造行为,尽管如此,他仍然对明堂的神圣性表示敬意,并将其与文武圣贤相提并论。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后王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效仿周朝的典范,谨慎对待土木工程,不忘草木之德,同时强调了后王应该借鉴历史,以明智的态度治理国家。整首诗寓含了对古代礼制的尊重和对后世统治者的劝诫,体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儒家思想。

收录诗词(686)

祝允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号:枝山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60—1527

相关古诗词

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其二)绝顶玉皇殿

乾居冠峻,岳承级通。明宫星辰,缀琨栋云。

雾弥璇墉,摄齐入金。门拜肃窥,天容俯躬。

览八表辨,方识疆封。西北拱王,室舟车方。

形式: 四言诗

读余侍御游泰山记咏其间二三处(其三)日观

我昔闻日观,想像当雄哉。

君今登日观,真从日边来。

君言日观高踞山之东,左有天门,右有绝崖。

从中突起一片石,不知千丈万丈,上拨浮云开。

扶携石傍东面坐,但见东方无际畔,尽在莽苍沧茫间。

上不辨穹霄,下不分人寰。

八极总一景,焉知别华蛮。

忽闻天鸡鸣一声,恍惚红光射破青冥端。

龙宫煆火齐,琢为太阳丸。

海波潋潋玻璃翻,搏桑翛翛扫三山。

卫霞从雾纷斓斑,五彩错乱多朱殷。

龙车不须毂,踆乌不须翰,奋迅升天关。

游天衢兮循天环,开辟六合,天尊地卑,万物出作咸乂安。

日观之日乃如此,亘古不息正天纪。

苍生仰照宣重光,吾能言之自此始。

形式: 古风

方烈妇诗

芙蕖托藕根,藕折芙蕖萎。

雄剑出土中,雌剑飞相随。

桐城有女姚,嫁事方家郎。

贞心两松柏,信誓双鸳鸯。

方郎中路陨,女姚治其丧。

明朝郎入土,何事妾不亡。

妾有十尺丝,玉质奄从化。

一夜寒霰零,兰枯蕙亦谢。

煌煌双白璧,合瘗南山冈。

宛宛两柔荑,为人挈三纲。

旌书下万乘,烈声腾九有。

九原多杂臣,试问方家妇。

形式: 古风

莆田郑殿中绿野亭

吾闻鸟山下,千载君子宫。

云谁搆此者,柱下有遗风。

昔与韩忠献,同升事仁宗。

抗节匡王度,寒岁荣霜松。

翩然返薜萝,考槃亭此中。

孙子联翼翔,邦人亦钦崇。

出处鉴兹宅,眷言均帝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