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怀古四首(其二)

北向无尘郭,遥遥接大荒。

旧来闻汉土,前去是河隍。

野蒜根含水,沙葱叶负霜。

何人鸣觱栗,使我泪沾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北行至荒凉之地的所见所感。首句“北向无尘郭”,点明了地点的偏远与环境的荒凉,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无尽的旷野。接着“遥遥接大荒”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辽阔而空旷的景象。

“旧来闻汉土,前去是河隍。”两句通过时空的转换,将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中,暗示着这里曾有人烟,曾有过文明的痕迹,而现在却只剩下荒凉与寂静。“野蒜根含水,沙葱叶负霜。”这两句细致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野蒜和沙葱在寒冷的环境中顽强生长,含水的蒜根和覆霜的葱叶,既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也映衬出环境的严酷。

“何人鸣觱栗,使我泪沾裳。”最后两句情感饱满,诗人仿佛听到了远处传来的觱栗声(一种古代乐器),这声音触动了他的内心,引发了深深的感慨和共鸣,以至于泪水沾湿了衣裳。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哲学意味。

收录诗词(123)

梵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朱,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 字:楚石
  • 籍贯:浙江象山
  • 生卒年:?—1370

相关古诗词

漠北怀古四首(其三)

每厌冰霜苦,长寻水草居。

控弦随地猎,刳木近河渔。

马酒茶相似,驼裘锦不如。

健儿双眼碧,惯读左行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漠北怀古四首(其四)

无树可黄落,有台如白登。

三冬掘野鼠,万骑上河冰。

土厚不为井,民淳犹结绳。

令人思太古,极目渺平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上都(其一)

避暑宜来此,逢冬可住不?

地高天一握,河杂水长流。

赤日不知夏,清霜常似秋。

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上都

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

苜蓿能肥马,葡萄不醉人。

衮衣明日月,关塞绝风尘。

古有官名谏,今无事可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