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岭二首(其一)

暂著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暂时忍受南国囚徒的身份,直到北归的大雁带来结束。
一生从不为自己预留退路,古今看来都如同貉子的洞穴一样。
当年没有人在临贺相送,如今潮州仍有庙宇供奉纪念。
遥望剑门关西边七千里,我兴致勃勃地踏上玉局的旅程。

注释

暂著:暂时停留。
南冠:囚徒的帽子,代指囚禁。
不到头:没有尽头,指等待结束。
北雁:北方的大雁,象征回归。
归休:回家休息,引申为解脱。
兔三窟:比喻多做打算,此处指没有预留后路。
貉一丘:比喻处境相同,如同貉子只有一个洞穴。
当日:当时。
无人送:没有人送别。
临贺:古地名,今广西贺州。
至今:直到现在。
庙祀:祭祀,建立庙宇供奉。
潮州:古地名,今广东潮州。
玉局游:玉局,围棋的别称,这里指游玩或诗意的追求。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过岭二首·其一》。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流离失所、漂泊他乡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暂著南冠不到头,卻随北雁与归休。”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不愿意留在异地,而是想跟随大雁一同返回故乡的渴望。南冠可能指的是官帽或者某种标志性装饰,但诗人并没有真正戴上它,因为他的心已经飞回北方的家乡了。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相比较的心态。兔(即“月”)三窟指的是传说中月亮之下有三个洞穴,象征着理想中的完美世界。而今朝,连貉(一种野兽)居住的土丘也变得无所谓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历史的淡然态度。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这两句回忆起过去没有人来送别,反而是现在在潮州被供奉着。这里可能隐含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即使在世时不为人知,但死后却能得到人们的纪念。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最后两句诗则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站在剑关向西遥望七千里的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自由和冒险的渴望。这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追求,如同在玉局上游走一样自如。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个人情感与社会地位,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舍与渴望。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过岭二首(其二)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留题显圣寺

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

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

浮石已乾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祇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东南一峰,丰下锐上,俚人谓之鸡笼山,予更名独秀峰。今复过之,戏留一绝

倚天巉绝玉浮图,肯与彭郎作小姑。

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郁孤台(其二)再过虔州,和前韵

吾生如寄耳,岭海亦闲游。

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峤,魂飞吒雪洲。

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

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

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

祇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