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先起

西风初作十分凉,喜见新橙透甲香。

迟暮赏心惊节物,登临病眼怯秋光。

惯眠处士云庵里,倦醉佳人锦瑟旁。

犹有梦回清兴在,卧闻归路乐声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秋风初起,带来深深的凉意,欣喜地看见新橙散发出清香。
临近黄昏,心中惊奇于季节变换,登高望远,因眼疾而畏惧秋日的阳光。
我习惯在隐士的云庵中安睡,疲惫时则在美人的锦瑟旁小憩。
夜晚梦回,仍有清雅的情趣,躺在床上,能听到回家路上悠长的乐声。

注释

西风:秋风。
十分凉:非常凉爽。
新橙:刚成熟的橙子。
透甲香:散发出清新的香气。
迟暮:傍晚。
赏心:愉悦的心情。
惊节物:对季节变化感到惊讶。
怯秋光:害怕秋天的阳光。
处士:隐士。
云庵:云雾缭绕的小庵。
佳人:美女。
锦瑟:装饰华丽的瑟琴。
梦回:梦中醒来。
清兴:清雅的兴趣。
卧闻:躺在床上听到。
归路:回家的路。
乐声长:悠长的音乐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首句“西风初作十分凉”写出了秋季来临时那股清凉的西风,给人以清醒之感。而“喜见新橙透甲香”则表达了对新鲜果实的喜悦以及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面。

接下来的“迟暮赏心惊节物,登临病眼怯秋光”显示出诗人在黄昏时分,对于时光易逝和四季更替有着深刻的感受。这里的“病眼”暗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而“怯秋光”则表达了面对秋天明亮而又略带寒意的阳光,心中既有畏惧也充满了无限的情思。

“惯眠处士云庵里,倦醉佳人锦瑟旁”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习惯于在僻静之地安然入睡,而那位佳人则在锦瑟边陪伴,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最后,“犹有梦回清兴在,卧闻归路乐声长”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某种快乐声音的享受。这里的“梦回”、“清兴”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深处,而“卧闻归路乐声长”则是对平和安宁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会,再用前韵

月入秋帏病枕凉,霜飞夜簟故衾香。

可怜吹帽狂司马,空对亲舂老孟光。

不作雍容倾坐上,翻成肮脏倚门傍。

人间此会论今古,细看茱萸感叹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日,寻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其一)

白发长嫌岁月侵,病眸兼怕酒杯深。

南屏老宿闲相过,东阁郎君懒重寻。

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扁舟又截平湖去,欲访孤山支道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九日,寻臻阇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其二)

湖上青山翠作堆,葱葱郁郁气佳哉。

笙歌丛里抽身出,云水光中洗眼来。

白足赤髭迎我笑,拒霜黄菊为谁开。

明年桑苧煎茶处,忆著衰翁首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以诗戏之,二首(其一)

指点云间数点红,笙歌正拥紫髯翁。

谁知爱酒龙山客,却在渔舟一叶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