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严州寿昌县界得请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述怀

晓传尺一到江村,拜起朝衣渍泪痕。

敢恨帝城如日远,喜闻天语似春温。

翰林惟奉还山诏,湘水空招去国魂。

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清晨传来圣旨到达江边村落,穿上朝服礼拜时泪水已沾湿
不敢怨恨京城遥远如日,欣喜听到天子的话语温暖如春风
翰林只接到归隐山林的诏书,湘江水空自唤来离去的灵魂
圣主恩情深厚我该如何报答,时常在天边遥望京都的宫门

注释

晓:清晨。
尺一:古代官府文书。
江村:江边的村庄。
拜起:礼拜起身。
朝衣:朝服。
帝城:京城。
如日远:遥远得像太阳一样。
天语:天子的话语。
春温:春天般的温暖。
翰林: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书。
还山诏:归隐山林的诏书。
湘水:湘江。
去国魂:离开国家的灵魂。
圣主:对君主的尊称。
恩深:深厚的恩情。
何力报:如何报答。
修门:京都的宫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行至严州寿昌县界得请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述怀》。诗中表达了诗人接到皇帝宽免入京奏事并免除外官职务的许可时的复杂心情。首句“晓传尺一到江村”,描绘了清晨时分,皇帝的命令迅速传达至偏远的江村,显示出朝廷对他的关注。诗人“拜起朝衣渍泪痕”,通过衣上的泪痕,表达了内心的激动与感激。

“敢恨帝城如日远”,他并不因远离京城而感到怨恨,反而庆幸能感受到天子的恩泽如同春日般温暖。“翰林惟奉还山诏”,表明他即将回归山林,结束官场生涯,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释然。然而,“湘水空招去国魂”,又暗示了他对故土和朝廷深深的怀念。

最后两句“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诗人感慨圣主的恩德深厚,自己却无法以实际行动回报,只能在远方遥望京城的宫门,表达出对皇恩的深深感激和无尽忠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朝廷的感恩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行过西山至柳姑庙晚归

倚杖西山麓,褰衣古庙壖。

断云依钓浦,细雨压炊烟。

废学惭诗退,安贫觉气全。

霜天日易晚,钟鼓隔城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行饭至湖上

行饭消摇日有常,青鞋又到古祠傍。

残芜满路无多绿,落叶投空不待黄。

只道诗书能发冢,岂知博簺亦亡羊。

此身只合都无事,时向湖桥看戏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行饭至湖桑堰东小市

饱食无营是处游,偶然来到埭东头。

芒鞋也似双凫快,渔艇真如一叶浮。

樵担行歌冲暝色,酒旗遮路卖新篘。

任朱二老今安在,叹息黄茅拥故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行饭至新塘夜归

门前徙倚尚馀霞,湖上归来月满沙。

云湿一声新到雁,林昏数点后栖鸦。

凄迷篱落开寒菊,郑重比邻设夜茶。

早议挂冠君会否,暮年心念不容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