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粝饭粗衣常自足,犹胜杜甫客西川。
老妻课佛清斋里,幼女鸣机夜火边。
几树凉云散高叶,一溪明月泻寒泉。
寂寥草座无人伴,自起添香看篆烟。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描绘了一幅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画面。诗人以自足的心态,赞美了糙米粗布的日常生活,认为这比杜甫在西川的困顿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提及家中老妻在清净的佛堂中修行,幼女在夜晚的灯光下纺织,体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勤劳。
诗人接着写到窗外几株大树的叶子在秋夜中落下,月光如水从溪流中泻下,照见寒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最后,诗人独自坐在寂静的草庐中,点燃香炉,欣赏篆烟袅袅,享受这份孤独中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满足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透露出淡泊名利的隐逸情怀。
不详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人爱吾庐吾亦爱,秋原风物带晴川。
兰甘幽约宜阶下,竹助清虚要水边。
只好荫茅同背郭,何须蓄石慕平泉。
苦吟自觉多新病,华发时笼煮药烟。
比屋千竿见高竹,当门一曲抱清川。
鸥群浩荡飞江表,鼠辈纵横到枕边。
弱有添丁堪应户,勤无阿对可知泉。
春来有喜将于耜,自作朝云与暮烟。
鹤毛鹿迹长交路,荇叶蘋花亦满川。
炙背每临檐日底,曲肱时卧树阴边。
一区绿草半区豆,屋上青山屋下泉。
如此风光贫亦乐,不嫌幽僻少人烟。
水部先生哭仲儿,深情未尽六篇诗。
涕洟苦苦成何益,魂气茫茫无不之。
沧海沉珠家失宝,昆山借玉手书碑。
兰芽在眼春仍好,老力栽培发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