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受赴天官

元祐真人初御天,四门穆穆来忠言。

阆风学士望朝野,即日赐环司谏垣。

当时同列继登用,独先朝露归九原。

位不酬身在孙子,嶷嶷诸子声名喧。

叔也纵横五经内,娱目未始窥家园。

苟闻某所有贤者,弊车趼仆从之奔。

甘陵南北正分党,攘臂其间无怨恩。

未见其止见其进,会须一指收乾坤。

素冠俛首琴复御,鹏飞九万方化鲲。

于今怙恃只明主,肯与世俗均寒暄。

早年妙笔三千牍,矧已恸哭论元元。

韩城父老傥改作,为报及此高闾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元祐年间真人在掌权,朝廷内外充满忠诚的言论。
阆风学士关注朝野动态,当天就得到任命,成为谏官。
当时的同僚相继被任用,唯独他早早去世回归黄泉。
他的地位未能匹配他的才能,子孙们却名声显赫。
叔父在学术领域纵横自如,从未把家事放在眼里。
如果听说有贤能之人,他宁愿乘坐破旧车辆,亲自迎接。
在甘陵南北的政治斗争中,他无所畏惧,不计个人恩怨。
只见进步不见停滞,他志在夺取天下。
他头戴白冠,低头抚琴,如同大鹏展翅,化身为鲲。
如今,他依赖明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年轻时他就才华横溢,尤其关心百姓疾苦。
如果韩城的父老能有所改变,望转告这番心意至高门第。

注释

元祐真人:元祐年间的真命天子。
穆穆:庄重肃穆。
阆风学士:学识广博的官员。
司谏垣:谏官的职位。
九原:指阴间。
孙子:子孙。
嶷嶷:才德出众的样子。
喧:显赫。
纵横五经:精通儒家经典。
家园:家庭琐事。
某所有贤者:听说有贤良之人。
弊车:破旧的车子。
甘陵南北:政治势力划分。
攘臂:挥动手臂,表示决心。
会须:必定。
乾坤:天下。
素冠俛首:头戴白冠,低头。
化鲲:比喻从平凡变为伟大。
怙恃:依赖。
寒暄:世俗的交际。
妙笔三千牍:极富文采的作品。
元元:百姓。
韩城父老:韩城的民众。
高闾门:高贵的门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的《送大受赴天官》。诗中描绘了元祐年间,皇帝新登基,朝廷气氛庄重,忠臣进言献策。主人公大受才华出众,被授予重要职务,但不幸早逝,未能实现更大的抱负。诗中提到大受精通五经,却未以权势自居,而是乐于寻求贤才,不问出身。他身处党争之中,坚持公正,期待能有所作为,改变时局。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大受的敬仰和对其家乡父老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理解并纪念这位贤者。

整首诗通过叙事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大受的高尚品质和诗人对其未来的期盼,体现了作者对忠诚和公正的崇尚,以及对人才的珍视。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陈莹中画像赞(其一)

凤阁鸾台何许,天涯地角周游。

此老老而益壮,超然一段风流。

形式: 押[尤]韵

陈莹中画像赞(其二)

了了了时非了,非非非处何非。

要识此翁端的,试看笔下形仪。

形式:

临江仙

有个头陀修苦行,头上头发毵毵。

身披一副醦裙衫。紧缠双脚,苦苦要游南。

闻说度牒朝夕到,并除颔下髭髯。

钵中无粥住无庵。摩登伽处,只恐却重参。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渔家傲

慧眼舒光无不见。尘中一一藏经卷。

闻说大千摊已遍。门方便。法轮尽向毫端转。

月挂烛笼知再见。西方可履休回盼。

要与老岑同掣电。酬所愿。欣逢十二观音面。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