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其二)

残腊年年殿岁华,慵随春色到天涯。

严寒自保冰心老,不落从吹玉笛斜。

小立瑶台咏黄雪,试开金屋贮名花。

相思欲讯无因寄,缄蜡南枝报早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蜡梅(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蜡梅在严冬中的独特风姿与诗人对其的深情赞美。

首联“残腊年年殿岁华,慵随春色到天涯”,以“残腊”点明时节,暗示冬末春初之际,诗人不愿随春色远行,流露出一种对冬日景色的留恋之情。这里的“殿岁华”即为“殿后”的岁华,意指冬末的景象,与春色形成对比,突出冬景的独特韵味。

颔联“严寒自保冰心老,不落从吹玉笛斜”,进一步刻画了蜡梅在严寒中坚韧不屈的形象。蜡梅在冰天雪地之中保持其纯洁的心灵,不随风飘落,仿佛是吹奏玉笛的乐声中也透露出其高洁之气。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蜡梅以人格化的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颈联“小立瑶台咏黄雪,试开金屋贮名花”,描绘了诗人站在如瑶台般的雪地上,咏赞着黄色的雪花,仿佛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人又想象着将名贵的花朵放入金色的屋中,既是对蜡梅美丽姿态的赞美,也是对美好事物的珍藏与向往。

尾联“相思欲讯无因寄,缄蜡南枝报早牙”,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的深深思念之情,却无法直接传达。他期待着南枝上蜡梅的生长,以此作为传递思念的信物。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增添了诗的意境,使得情感表达更为细腻动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蜡梅在严冬中的坚韧与美丽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并蒂菊花为七弟正仲赋

霜落衡门手自栽,悠然三径并枝开。

却疑兰泽同心者,相约寒皋二仲来。

共傲两山风雨色,双浮重九弟兄杯。

东篱从此堪偕隐,莫伴灵均楚客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咏菊

林花寂寂向秋残,黄菊空庭覆井干。

乱后雪霜坚卧老,山中风雨故人寒。

插花吟去逢骚客,对酒携来坐药栏。

莫笑柴桑狂处士,独留晚节寄君看。

形式: 七言律诗

十月梅花

岭上归来岁未残,一枝已放暮林端。

小春花事惊蓬鬓,独客江城畏早寒。

乱日关山荒笛满,天涯何处故人看。

柴门风雪休相问,落木空庭自倚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梅花十律同吴二仲木次僧巢友韵(其一)

荒亭仄径背人知,日对清寒病较差。

三板桥危邻月暗,一溪草瘦鹭痕奇。

无烟茅店渔沽雪,偶叩柴关犬应篱。

不必摇樽愁已散,横参耿耿早灯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