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与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首联“心醉微言九九篇,浩如沧海翕支川”以“九九篇”象征深奥的学问,将之比作浩瀚的海洋,表达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颔联“著书柱史家传道,辟谷留侯世学仙”则通过“柱史”和“留侯”的典故,赞美了著书立说、传授知识的学者,以及追求精神超脱、修仙成道的高人,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颈联“蠹简倦推三豕渡,长弓那解两禽连”运用了“蠹简”(指破旧的书籍)和“三豕渡”(《吕氏春秋》中关于文字误读的故事)的典故,表达了对传统学问的反思,同时也借“长弓”和“两禽连”暗示了对现实世界复杂关系的无奈与困惑。尾联“极知无用宜幽隐,杜曲无田拟问天”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归宿的思考,认为在世俗功利之外,幽静隐居、与自然为伴或许能寻得心灵的慰藉,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寻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问、隐逸、人生价值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