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渔歌

非竹非丝响裂空,高歌三唱出渔篷。

清溪激越犹如许,想见湘波欸乃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这不是竹笛也不是丝弦的声音,在空中回荡,高亢的歌声连续三次从渔舟传出。
清澈的溪流激荡,仿佛有如此壮丽的景象,可以想象在湘江上渔舟轻摇的乐声中。

注释

非竹非丝:不是竹笛或丝弦。
响裂空:声音响彻天空。
高歌三唱:高声歌唱多次。
出渔篷:从渔舟上传出。
清溪:清澈的溪流。
激越:激荡。
犹如许:好像有这样的情景。
湘波:湘江的水面。
欸乃:船夫摇橹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景,诗人在静谧的夜晚听到了渔人的歌声。"非竹非丝响裂空"一句,以其独特的意象和节奏,传达出渔歌穿透夜幕的感受,这里的“裂空”形容声音的清脆而有力,如同撕裂了寂静的夜空。

接着,“高歌三唱出渔篷”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听到的渔歌,不仅仅是简单的声音,而是一首首渗透情感的歌曲,渌篷指的是渔人的居所,这里暗示着歌声来自远处的水上之家。

第三句“清溪激越犹如许”通过对比手法,把清澈急流的溪水与某种程度或状态相比较,增添了画面感和动态美。诗人可能在强调溪水的声音与渔歌相呼应,共同构成夜晚的音乐。

最后,“想见湘波欸乃中”表达了诗人听着渔歌,心中涌现出对远方湘江(古称为湘水)的遥想。"湘波"指的是湘江的波浪,而"欸乃"则是一种柔和、缓慢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波浪声,也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波动。

整首诗通过渔歌这一独特元素,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水乡的向往和情感联想。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夜赋

月黑林间亦自奇,莲花两朵白如衣。

初疑野鹭池中立,试拍栏干嚇不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孟尝君

狗盗鸡鸣却遇知,可怜真士不逢时。

诗书若作空言看,凤至鸾游孰致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绍兴间国工胡伟琵琶擅称一时其徒豪兴得胡心传之妙今年七十二清健伎益精从容话故都事使人感叹因书小诗与之

半生繁会想梨园,醒耳秋风凤语弦。

我亦秦关归未暇,故都休说汴河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觅句

觅句先须莫苦心,从来瓦注胜如金。

见成若不拈来使,箭已离弦作么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