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

狗盗鸡鸣却遇知,可怜真士不逢时。

诗书若作空言看,凤至鸾游孰致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偷狗叫醒鸡,却遇到知己
可惜真正有才德的人,却生不逢时

注释

狗盗:比喻卑鄙的行为或小人手段。
鸡鸣:鸡打鸣,象征破晓或警觉。
知:知己,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
可怜:值得同情,此处表示遗憾。
真士:真正的贤士,有才能且品德高尚的人。
逢时:遇到好时机,适合施展才华。
诗书:指读书和学习,也代表学问。
空言:空洞无物的话语,没有实际意义。
看:看待,对待。
凤至:凤凰的到来,象征吉祥和贤良。
鸾游:鸾鸟飞翔,比喻人才的自由流动。
孰致之:谁能引来这样的贤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镃的作品,名为《孟尝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古代孟尝君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狗盗鸡鸣却遇知,可怜真士不逢时。”这里作者通过“狗盗鸡鸣”这个成语表达了对才能被赏识的渴望。成语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意思是指狗偷食人家鸡鸣叫以引起注意。而“却遇知”则显示出诗人的喜悦,因为找到知音了。接下来的“可怜真士不逢时”,表达的是对那些怀才不遇之士的同情和惋惜,认为他们虽然有真才实学,但却没有遇到能够施展抱负的时代。

“诗书若作空言看,凤至鸾游孰致之。”这两句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诗人感叹,如果把诗书仅当为空洞的言辞来阅读,那么这些美丽的文词又怎能达到它们真正的意义呢?“凤至鸾游”中的“凤至”和“鸾游”都是古代神鸟的名字,象征着高雅与自由。最后,“孰致之”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以及对个人才华无法得到展现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的态度。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绍兴间国工胡伟琵琶擅称一时其徒豪兴得胡心传之妙今年七十二清健伎益精从容话故都事使人感叹因书小诗与之

半生繁会想梨园,醒耳秋风凤语弦。

我亦秦关归未暇,故都休说汴河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觅句

觅句先须莫苦心,从来瓦注胜如金。

见成若不拈来使,箭已离弦作么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金凤花

彩凤连翩小作群,萧条门巷独留春。

莫因繁冶生轻鄙,岁岁花开见主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雨中闻雁

小雨终朝湿翠霏,渚蒲汀树白瀰瀰。

若嫌鸣雁无厌足,回到潮州又索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