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舍弟之鄱阳居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我从鄱阳寄家的地方写信,自从分别后就一直关闭着柴门。
故乡的人们如今在哪里呢?湖面上只有孤独的旅人稀少如星。
湖光山色中春天的草木茂盛,夕阳下林木显得更加苍茫。
往南的路途中,我期待能遇见北归的大雁,它们或许会怜悯我与它们背道而驰。

注释

柴扉:简陋的木门。
故里:故乡。
沧波:苍茫的水面。
孤客:孤独的旅人。
湖山:湖光山色。
云木:树木。
回雁:北归的大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寄宿他乡时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思念。开篇“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表达了诗人在异地居住,门扉关闭,每一次告别都充满了留恋之情。

接着,“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沧波指的是长江的水波,象征着遥远的距离,而“孤客稀”则形容了诗人在异地的孤单与少见。

第三句“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春天的草木繁茂,湖山之间充满生机,与诗人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晚霞下的树木也显得有些许脆弱,这不仅是景色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最后,“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则写出了诗人与归途的雁鸟擦肩而过,却又不得不相向而行。这里“应怜”表达了诗人的同情之心,他理解这些大自然中也在努力寻求归宿的事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对人世间离别的感慨,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送郑司直归上都

岁岁逢离别,蹉跎江海滨。

宦游成楚老,乡思逐秦人。

马首归何日,莺啼又一春。

因君报情旧,闲慢欲垂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金昌宗归钱塘

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

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褐衣。

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

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

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侯中丞流康州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