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

往时占紫气,马上看香炉。

不是寻幽到,其如发兴孤。

回标临北极,秀色揽西湖。

树杪诸天出,阶前众壑趋。

花台骞地起,风铎蔽檐呼。

月抱蟾蜍石,星摇舍利珠。

玉毫侵瀑水,金相涌浮屠。

妙偈传从竺,高僧至自胡。

法轮皆帝力,下界复神都。

行幸当年事,人王握大符。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香山寺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往时占紫气,马上看香炉”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景观融合,暗示了香山寺的历史地位和神秘气息。接下来,“不是寻幽到,其如发兴孤”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探访此地的独特感受,增添了诗作的孤独与深邃之感。

“回标临北极,秀色揽西湖”描绘了香山寺的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的秀丽,仿佛是北极光与西湖美景的交汇点,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接着,“树杪诸天出,阶前众壑趋”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林的辽阔与层次感,仿佛诸天从树梢间涌现,众壑向寺前汇聚,营造了一种宏伟壮观的景象。

“花台骞地起,风铎蔽檐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香山寺内景致的精致与生动,花台高耸入地,风铎在檐下发出悠扬的声音,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与和谐之美。而“月抱蟾蜍石,星摇舍利珠”则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星、石以生命,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玉毫侵瀑水,金相涌浮屠”两句,通过“玉毫”、“金相”等词汇,描绘了寺庙建筑的庄严与辉煌,瀑布水与佛塔相互映衬,增添了宗教的神圣感。最后,“妙偈传从竺,高僧至自胡”表达了佛法的传播与高僧的远道而来,体现了香山寺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与影响力。“法轮皆帝力,下界复神都”则揭示了佛法与皇权、自然界的联系,强调了香山寺在文化与信仰上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香山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历史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经华严废寺为兵火所烧

往事殊猖獗,诸生坐播迁。

无方超寂灭,有地入烽烟。

境坏秋原上,门空暮雨边。

虚闻金作粟,真见火生莲。

星影疑缨缀,云光学盖悬。

焚身香象泣,照钵烛龙然。

莫辨沉灰劫,犹传噀酒天。

至今馀净土,不复一灯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人日同元美子与公实集子相宅得寒字

年华开此晏,春色又长安。

得日人相劳,披云客共欢。

贴屏皆綵胜,佐酒尚辛盘。

北雁先花发,西山过雪看。

文章投璧尽,心事断金寒。

不但萧朱辈,论交自古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初春(其一)

物色看如昨,愁时独不醒。

春阴含雨白,日气宿霾青。

国士纡三表,王师压二庭。

献俘当祖社,制胜本朝廷。

使者行飞挽,将军议勒铭。

谁怜刘子骏,心事有传经。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初春(其二)

横海楼船下,平胡羽檄飞。

五云高王气,三殿敞春晖。

卜相敷文命,徵兵出武威。

风尘终混合,日月此瞻依。

薄宦无工拙,浮名有是非。

陆沈吾岂敢,疏懒世人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