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国藩的作品,名为《陈孟卿以诗送钟少石北上应知事试走函索和次原韵答之并寄少石以代骊歌(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瑶笺乙乙喜穿珠,宛向中天咏白榆”,以“瑶笺”形容友人赠诗的珍贵,以“穿珠”比喻诗中的佳句,表达对友人诗作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中天咏白榆”则借用了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友人北上的关切之情。
颔联“句好情翻增旧雨,时艰我亦怅前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伤。这里的“旧雨”指老朋友,诗人通过“句好情翻”描绘了自己对友人诗作的欣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离别后孤独的担忧。“时艰”则暗示了当前社会环境的艰难,诗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忧虑溢于言表。
颈联“效颦且博群儿笑,得隽当哀众草芜”,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与对友人的鼓励。这里“效颦”出自《庄子》,比喻模仿他人,诗人借此表明自己虽不才,但愿意为友人带来欢笑;而“得隽当哀众草芜”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未来可能遭遇的挫折与困难的担忧。
尾联“谁道长安原近日,三千弱水隔蓬壶”,以长安象征理想之地,而“三千弱水”与“蓬壶”则是遥远不可及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路漫漫、充满未知的感慨。这一联既是对友人北上应试的祝福,也蕴含了对友情长存、无论距离多远都能相互支持的深情厚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友情的珍视。